□ 實習記者 白瑤 記者 唐冰
“一到上下學,這條路就沒法走,堵得很。”“接送孩子的家長太多了,周圍街道上都站滿了,行人都很難通過。”……10月18日臨近下午6點,在西安市雁塔區翠華路大雁塔國小門口人行道上,站滿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非機動車道同樣也是擁擠不堪,被橫七豎八的自行車、電動車、機車停滿,行人隻能在夾縫中穿行。此時,周圍的馬路上還停放有不少私家車。
如此“車水馬龍”的情形,在朱雀大街南段上的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國小、吉祥路國小、大學南路國小、雁翔路曲江二小、明光路經開第一學校等學校門前同樣出現。
“學校門前的道路擁堵是一直存在且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而随着城市車輛的不斷增多,擁堵問題将會日益嚴重。”省政協委員、陝西華商文化産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懷忠說。
如何破解校門之堵難題?今年省兩會,周懷忠送出了《關于綜合治理緩解西安市中國小學校門前交通道路擁堵的提案》。他認為,應該把綜合治理學校門前道路擁堵問題,上升到實作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像翠華路,從北到南兩三公裡的距離,聚集了翠華路國小、大雁塔國小、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陝西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等多所學校,且多數學校規模較大,布局明顯不合理。”周懷忠認為,從長遠看,隻有合理規劃布局中國小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門前交通擁堵問題。同時,規劃時要考慮高層住宅區容積率高、人口密集大的實際情況,在建立中國小和幼稚園時,要滿足市民“就近上學”需求,減少不必要的家長接送情況,避免因學校規模過大導緻人流密集和交通堵塞。
記者在實地走訪中也發現,不少學校或距離交通主幹道較近,或臨近十字路口,這些路段本身車流量較大,加上學生上下學人群聚集,極易造成交通擁堵。
為此,周懷忠建議,學校校門設計應充分考慮所在街道交通狀況,盡量避免在十字路口附近、交通主幹道留校門,有條件的學校可設計兩個校門或調整校門出入口位置。同時,應因地制宜改造學校上下學嚴重影響道路交通的地段,統籌綠化、人行道占地,優先考慮通行能力,可增加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避免行人長時間橫穿馬路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
針對如何有效解決校門口車輛亂停放問題,周懷忠認為,應在校門口設定接送車輛專用通道,畫出專門辨別,可參考類似機場候機樓方式,通過探頭監控車輛進入、離開時間,做到即停即走,避免接送車輛長時間停留影響其他過往車輛正常通行;多開通校車,減少家長接送,緩解交通壓力。
如何加強部門監管與學校協調配合?周懷忠同時建議,在學校規模較大、門口道路擁堵嚴重的地段,上下學高峰期應安排交警值守,按照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對長時間占道停車或在禁停區、快車道上随意停車上下人的駕駛員予以處罰,對輕微違法行為給予及時勸阻和糾正。學校也應利用家長會等時機,教育、勸阻家長遵守交通秩序,最大限度減少接送車輛對正常通行的影響。學校保安應協助疏導校門口交通秩序,幫助家長監護、接應學生進出校門。
“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學生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學,盡量減少家長專門開車接送高年級學生。”周懷忠說。
據了解,2022年秋季開學前,西安市将投入使用256所建立、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建立學校應把校園選址、學生上下學安全與否、交通便利程度、車輛停放等多個因素考慮進去,這樣才能從源頭上盡量避免擁堵情況的發生。”周懷忠指出。
西安市政府在委員提案回複中表示,未來将積極推廣中國小校地下接駁系統應用,将地面接送孩子的功能引入地下,減少對地面道路資源的占用,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接送學生交通環境。
下一步,西安市還将進一步優化學校規劃布局,完善校園周邊市政配套設施,加大道路提升改造力度,加強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建立“家、校、警”協調關聯機制,提升交通精細化管理水準,嚴查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保障校園周邊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