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駿心裡一直珍藏着一個北歐神話式的幻想。在那個場景裡,所有去世的小動物都會搭乘彩虹橋前往天堂,在彩虹橋和天堂之間,是一大片的芳草地,無數的小動物聚集在這裡,等待着他們的主人百年歸老後經過芳草地時,再與他們相聚。2015年至今,呂駿從事寵物殡葬業6年,對這個行業來說,比妥善處理犬貓屍體更重要的,是安撫寵主的情緒,有時候,殡葬師也會忍不住在過程中落淚。江雯在去年失去了自己的貓,她形容那種難過的感覺,“寵物對人的感情是百分百純粹的,百分百的愛會帶來百分百的痛”。
深圳寵物殡葬業發展至今,業内人士最大的感受仍然是“參差不齊”,坐标深圳灣門店裝修成本300萬的殡葬店已經出現,但開在荒山野嶺、死亡氛圍濃重的門店也依然存在。
寵物殡葬師:
一份有溫暖有眼淚的工作
“芳草地”有感動有唏噓
大約是七八年前,呂駿看到一個台灣綜藝節目,裡面提到,台灣有一個職業是專門給寵物哭喪的,他自己也養狗,對如此細分的職業類型印象深刻。他回憶,彼時,國内有實體店的寵物殡葬店不到10家,更多的是網絡中介,他們在電商平台上開店,把不同城市的殡葬訂單配置設定給不同的在地機構。而更多的寵物主,對寵物火化認知尚淺,把犬貓屍體扔進垃圾桶又或者就地土葬,都是常見的做法。
2015年,呂駿開了一家寵物殡葬店,起名叫“芳草地”,主要的業務就是為離世寵物梳洗、舉辦告别儀式、火化、留下骨灰給主人紀念。大部分來到店裡的客人表現都比較平靜,但殡葬師能感覺到他們内心的悲傷。常有主人在告别儀式時忍不住失控哭泣,因為告别儀式後,自己的寶貝就會火化成一堆骨灰,那是他們的最後一面。
有自己帶着鮮花來在告别室布置了整整兩個小時的女士,也有抱着已經洗得幹幹淨淨的金毛屍體來店裡卻又怎麼都不肯松手放進火化爐的先生,呂駿還記得有一次,一個法國人帶着自己死去狗狗的屍體到店裡,表現一直非常平靜,冷靜地問了一系列流程問題,但當他把狗狗放進火化爐後回頭,發現這位客人已經對着火化爐跪下禱告,“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對寵物的愛是很真實的”。
除了感人的故事外,當然也見過讓人唏噓的場面。呂駿記得自己有一次接到單,上門接了一隻小貓的屍體,屍體在陽台外的一灘水裡,身上有蛆蟲,全身已經面目全非,但這家主人堅持要送别,還從廣州找了兩個喇嘛來超度,“生前不好好對待它們,死後為了自己安心做這些有什麼用呢?”
這份工作是他愈也是自愈
陽慧從今年初開始成為一名寵物殡葬師,在那之前,她是一家外貿公司的中層,過的是普通辦公室上班族的生活。成為寵物殡葬師,是陽慧生活的一個轉折點。去年,陽慧收養的狗身體開始變差,“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走,每天都很難受”。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陽慧開始留意寵物殡葬相關的資訊。土葬是最先被排除的選項,火化的話,她了解到清水河可以集體火化,但是想到可能是和醫療垃圾還有其他的寵物屍體一起,陽慧依然覺得難以接受。最後,她開始頻繁留意深圳各家商業寵物殡葬公司的消息。
在當時還是一名普通寵物主的陽慧看來,深圳的寵物殡葬店水準參差不齊,“有些環境特别差,店主給人的感覺就是利字目前,其實對這個時候的寵物主來說,讓人感覺溫暖踏實才是最重要的”。
陽慧最終標明了一家殡葬店,理由是“這裡讓人心裡很安定、放心”。又思索了一段時間後,陽慧幹脆決定,自己到店裡來工作,學習成為一名寵物殡葬師。當時陽慧的狗狗還處在身體非常虛弱的階段,她的情緒時刻都被牽扯着,她覺得,到寵物殡葬店工作,是一種自愈,也是一種他愈,“我對客人們的痛苦感同身受,也會盡心盡力為那些小動物做最後的打理,它們用了一生來陪伴我們,我們要體體面面地送它們走”。
陽慧為寵物屍體做最後的梳洗時動作很輕柔,像對待一個初生嬰兒一樣,輕輕打理與撫摸。有一次,陽慧給一隻15歲的狗狗屍體做最後的清洗,因為狗病了很長時間,剛送來的時候遺體觀感很差。在陽慧給狗狗梳洗的過程裡,那家人站在旁邊一直感謝她的細心打理,陽慧一下子就哭了出來,“我和他們說,我自己也是養狗的,我懂他們的心情”。
送走了很多隻客人的狗之後,今年9月,陽慧的小狗烏拉離世。烏拉走的那一天,陽慧穿着第一天抱烏拉回家時的那條連衣裙送它走,她發了一條朋友圈,“你是我永遠的寶貝,小烏拉,說好了,我們不見不散”。陽慧總覺得,自己之前送走的每一隻小狗,都會成為烏拉在汪星的小夥伴,因為有了這一層念想,陽慧覺得自己從這份工作裡獲得了更多力量。
新趨勢:從殡葬到善終深圳已出現高端業态
寵物善終出現高端業态坐标深圳灣主打輕奢風
随着寵物殡葬業逐漸發展,高端的寵物殡葬業态亦開始在深圳出現。今年6月,天寵寵物在深圳灣科技生态園開出深圳第一店,主要業務就是高端寵物善終服務。根據其品牌介紹,這是目前國内已知最大寵物善終空間,面積達360平。選址中心地段,店面裝修花費300萬人民币,上門接寵物遺體用的是寶馬五系,在社交網絡上,天寵更多地被打上“高端”“輕奢”的标簽,也是以有了更大的話題度與讨論度。
寵物殡葬門店為何要走輕奢路線?主理人袁帥認為,随着寵物作為伴侶的屬性越來越明顯,寵物善終也需要越來越人性化,“來到店裡的客人一定都是很悲傷的,我們不希望裝修成死亡氛圍太濃烈的感覺,裝修好一些,來了和他們喝喝茶聊聊天,其實是希望他們能寬慰一些”。
高端寵物善終如何消費?在深圳又有多大的市場佔有率?根據天寵提供的資料,門店共三種善終方案,分别收費499元、1699元、5200元,在此基礎上還須依照寵物實際體重加收費用。不同的方案之間,主要是沐浴和儀式的差別,在最昂貴的方案裡,門店會專門閉店兩小時,隻為一隻寵物進行告别儀式,還會定制專門的骨灰石膏。袁帥覺得,這樣的收費,在深圳的寵物殡葬市場來說其實并不算貴,包含了清洗、告别、骨灰盅全流程,“也有客人跑來和我們哭訴,在其他店裡沒有告别沒有清洗就被收了幾千元的,這個市場現在其實挺亂的”。除了善終服務外,這家店還提供用寵物骨灰培育鑽石、制作項鍊的服務,門店從業人員透露,在深圳門店,平均每個月都會有幾位顧客來定做骨灰鑽石,市場需求并不算小。
從業之初幾乎每天都在哭故事是最大收獲
開業幾個月,袁帥說自己在最開始營業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告别儀式都會哭,每場儀式背後都是一個小動物一生的故事,醜醜的告别儀式,是讓袁帥現在想起來還會“起雞皮疙瘩”的故事。今年6月,16歲的八哥醜醜因胃部長瘤送院,幾番治療後還是離世。醜醜是在淩晨四點進行的告别儀式,它的主人老胡告訴記者,醜醜是自己的妻子從十幾歲開始養的,陪伴她念書、工作、結婚,醜醜的告别儀式上妻子悲傷到無法寫字,最後寫告别卡片的時候,妻子隻寫了一句,“你一定要回來找我”。次日,天寵的從業人員在流浪狗救助群裡看到一隻八哥在等待救助,轉發給醜醜家人,大家發現,這隻八哥背上有一塊被剃了毛的地方,和醜醜告别儀式上被剃下毛發的位置一模一樣,當天這對主人就去把這隻八哥領養走了。這樣的巧合,多多少少有些“宿命”的味道,也讓寵物殡葬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有價值。
琅琅是一對姐妹養的一隻金毛,今年狗被查出癌症住院時,姐姐還在美國。當時琅琅的狀态已經很差,住在寵物醫院不吃東西不喝水。妹妹告訴琅琅,姐姐已經回來了,但是得隔離三禮拜,“你能不能再堅持三個禮拜,讓姐姐再見你一面”。這次交流以後,琅琅突然就開始吃東西了,撐到了三個禮拜後,看到了從美國趕回來的姐姐。看到全家人都回到身邊的琅琅,又開始不吃食物,第二天,琅琅平靜地離開了。
這些溫情的故事,都是寵物殡葬師堅持這份工作的原因。寵物已逝,比起單純的火化,為寵物主提供情感慰藉和情緒價值,也許才是寵物善終行業未來發展的真正方向。
行業發展:業内呼籲建立行業标準
寵物殡葬業缺乏行業規範與寵物經濟增速不比對
即使深圳已經有了幾家相對成熟的寵物殡葬企業,但對這個行業而言,缺乏規範、監管缺失,依然是阻礙行業正向發展的重要原因。在天眼查搜尋深圳地區的“寵物”相關的企業,能搜出近62000條結果,而搜尋深圳地區的“寵物殡葬”,對應的結果數量隻有40條。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約十年前開始與各寵物醫院簽署寵物屍體無害化處理合同,在那之前,寵物醫療界更普遍的做法,是找塊地把犬貓屍體土葬,在寵物無害化處理上,深圳算是先行先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對于死去動物的屍體、排洩物、包裝物和墊料等,任何機關、個人不得随意處置,需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但對許多深圳寵主來說,失去愛寵後如何處理他們的屍體,依舊是一個讓人迷茫的問題。記者采訪的多位寵物主都表示,因為覺得“晦氣”,養寵時他們都不大會主動去了解寵物殡葬相關的情況,當那一天真正到來時,主人往往要同時面對情緒的崩潰和後事的處理,今天的大部分寵物主,在面對寵物死亡時,依舊手足無措。
在深圳清水河衛生處理廠,有一個政府資助的寵物屍體集體火化處,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會長喻信益透露了一個資料,協會每年會從各個醫院收集寵物屍體到清水河進行火化,近十年來,每年的火化數量都是1萬隻左右,今年截至10月中旬,協會共處理犬貓屍體6620隻。與屍體焚化數量波動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深圳近年來寵物數量的漲勢,喻信益估算,深圳近年來寵物總存量每年大約以25%的增速上漲,目前深圳已登記的犬隻達20餘萬隻,貓的數量難以統計,但喻信益認為“隻會多不會少”。 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的《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20年中國城鎮犬貓數量已經超過1億隻,養寵人群已達6294萬人,未來,這兩個資料還會繼續上升。
一個既需要規範又需要情感的行業
寵物總數在瘋漲,焚化的屍體數量卻沒有顯現出相應的漲幅,一家調研機構釋出的《2014~2019中國寵物市場調查研究預測報告》稱,中國的寵物數量在2015年就已達到1億隻,一年就有100多萬隻寵物屍體需要處理。寵物行業顯然是目前國内消費市場上增速最快的賽道之一,但相較于寵物食品和寵物醫療等風頭正勁的領域,寵物殡葬仍是一個亟待規整的行業。業内人士談起自己從事的工作,信手拈來皆是感人的故事,但多位受訪人士指出,一個行業無法光靠情懷長期發展,深圳的寵物殡葬行業發展走在了政策前面,寵物殡葬行業至今依然缺乏行業标準。
不同于寵物美容行業或者寵物醫療體系已經形成的相對成熟的職業标準,寵物殡葬師,并沒有嚴格的準入門檻或者資格考試,全憑各家寵物殡葬機構主自己制定的标準。記者采訪的多位寵物殡葬師都表示,目前行業内并沒有相關的資格證書,入行教育訓練就是在供職的公司完成,一般時間為2周左右。工作完成度,全憑殡葬師的愛心和責任心。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相關人士透露,今年,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畜牧獸醫處和協會開了個專題會,希望探索出深圳寵物殡葬的行業标準來,主要圍繞的,就是選址、環保、價格等因素。
除了商業公司外,對寵物主的宣傳引導,亦是對寵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提出,可以通過規範寵主給寵物辦理“死亡證”的方式來監督普通養寵者,形成養寵閉環,保障小動物屍體的無害化處理。
從“寵物無害化處理”到“寵物善終”,深圳乃至全國的寵物殡葬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行業規範與監管外,從業者的素質與愛心也左右着這個行業發展的方向,陽慧覺得,在深圳這樣一座城市,“很多人都很孤獨,寵物可能是他們最大的牽挂”,是以,有情感的服務是最重要的,“這個行業如果脫離了情感,不可能發展起來”。
采寫/攝影 南都記者 吳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