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近期,國産動畫神作《天書奇譚》4k紀念版官宣将首次登上大銀幕。《天書奇譚》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1983年制作并出品的動畫電影,故事來源于明代羅貫中、馮夢龍的長篇神魔小說《平妖傳》。此次定檔喚起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其實在二十世紀5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國内出品了一大批極具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動畫短片。它們制作精良,畫風美炸。今天,就盤點一下那些品質和品質極高的動畫短片吧。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1955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也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卡通片。是具有中國早期民族風格的代表性動畫。

豬八戒吃西瓜 1958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我國第一部剪紙動畫,講述了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被大師兄孫悟空戲耍的故事。

東郭先生 1955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本美術片為木偶片,“東郭先生”語出明朝馬中錫《中山狼傳》所講的東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小鯉魚跳龍門 1958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影片講述的是民間傳說“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新編,在1959年獲中國第一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等獎。

濟公鬥蟋蟀 1959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将中國的剪紙藝術和水彩畫巧妙地結合,展現出與衆不同的風格。講述濟公搞鬼,蟋蟀鬥敗大公雞,張狂公子遭報應,賠了屋子又短命,大快人心的因果報故事。

漁童 1959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本美術片改編自鴉片戰争之後、義和團運動之前流傳于漁民間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1960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中國第一部水墨卡通片,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并在1962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上榮獲最佳美術片獎。

人參娃娃 1962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短片采用剪紙形式呈現,通過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美好願望。

三個和尚 1980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改編自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民間故事。采用西方漫畫的造型特點,中國傳統繪畫風格,通過荒誕喜劇的展現形式,訴說着現實而深刻的社會問題。

雪孩子 1980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一部傷感的動畫作品,單純的雪孩子,是每個兒童的青蔥夢想。總想象呢個有這樣一位時刻陪伴自己的好朋友。

老狼請客 1980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卡通片熟悉的旋律“今天好運氣,老狼請吃雞,老狼請吃雞……”是多少人的童年記憶。黑色幽默結尾,為這部作品增添了别樣的魅力。

南郭先生 1981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本美術片為剪紙片,改編自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濫竽充數》。

猴子撈月 1981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本美術片為剪紙片,整體簡單、明快、生動、有趣,将“水中撈月一場空”的故事完美呈現。

咕咚來了 1981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一隻木瓜掉進湖裡,發出一聲“咕咚”,将三隻小兔吓壞了,邊跑邊喊:“咕咚來了,快逃呀!”短片将對未知的恐懼和敬畏,已經解開謎底的恍然大悟展現的淋漓盡緻。

九色鹿 1981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九色鹿》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畫贊改編。佛經故事《鹿王本生》指向的是舍生取義、普濟衆生;敦煌故事畫贊與卡通片,主要講述一個普度衆生與善惡因果的故事。

崂山道士 1981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改編自《聊齋志異》,将木偶動畫和水墨動畫相融合,借鑒昆曲的藝術形式,創作出别具一格的動畫作品。

曹沖稱象 1982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本美術片為木偶卡通片,上海美術廠出品,講述的是家喻戶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

老鼠嫁女 1983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老鼠嫁女》的故事來自于民俗。這部片子呈現出的婚戀觀可以完全當成反面教材,同時也極具現實諷刺意味。

鹬蚌相争 1983

驚豔了幾代人的國産動畫短片

本美術片為水墨卡通片,改編自《戰國策•燕策》中的寓言故事“鹬蚌相持”。短片榮獲多個國際獎項,包括1984年第34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銀熊獎等。

當然,那一時期的動畫短片遠不止這些,在這裡就不一一呈現了。現在我們一直強調動漫崛起,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出現,再次出現優秀卡通片百花齊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