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姐營養課堂
每期一個短視訊
為大家提供科學輕松的喂養心得!
第168期
視訊加載中...
(本片改編自知乎答主@初夏之菡 的高贊圖文)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能一鍵回到小時候,為了長高你會做哪些努力?
先來說說我的答案,假如可以一鍵回到小時候,我肯定要「重塑」我的身高。因為小時候并不知道營養和長高有那麼大關系,更别說什麼身高增長的黃金期了,是以基本上隻吃自己愛吃的東西。其實,我的運氣是好的,我媽媽是護士,她是知道營養均衡,還有喝奶、補充維生素對身高的重要性等這些道理的,主要還是我自己不聽話。那麼如果爸媽也不太懂營養,那你的長高真的是「随基因的緣」了。是以顯然如果能夠回到過去,我一定要努力讓自己的身高達到基因的上限。
當然,作為一名專業的營養師,我對于我兒子身高的态度一向是既要接受基因本身的不可改變,但同時科學提升的部分也絕對不能落下。這才是不焦慮的科學育兒法。但是在身高有問題上,想要完全不焦慮,的确也挺難的。但是一味地去補補補,也不是明智的辦法。事實上要搞定身高的問題,第一步要知道身高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接下來就和大家說一說。

圖檔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小梅媽媽
1、先天因素:遺傳父母及自身的基因改變。
2、後天因素:如飲食、環境、疾病,還有體育鍛煉等等。
是以合理地看待身高的心态就是優化後天因素,讓身高達到我們基因的上限就夠了。
因為身高和遺傳的關系毋庸置疑,但是它的關聯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那麼簡單和粗暴,它其實和孩子年齡段的關系非常密切。先告訴大家結論,就是在兒童少年成長期,孩子越小,身高越依賴于營養,而越接近于成年,基因因素的影響力越大。
小朋友的身高20%-40%是後天因素決定的,60%-80%是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篇重磅的論文來自于2020年發表在權威的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上的雙胞胎隊列研究。這裡,我給大家把文中的關鍵論點捋出來。
1、1-5歲孩子:低齡階段的營養影響占比更高。
2、5歲前:營養和其他生活因素對寶寶的身高可控部分影響是一生中最大的,可謂「沖高黃金期」。
3、5歲後:學齡期兒童具備一定的理性,膳食選擇更輕松,查漏補缺就成了很重要的家長功課。
4、青春期後:與成年人的膳食已經非常接近了,全家一起健康吃即可。
中國的大資料也表明,你的身高在營養上努力也是可以改善的。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的資料表明,随着膳食品質的逐漸提升,身高也跟着水漲船高,18-44歲的中國男性平均身高是169.7厘米,中國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與2015年釋出的結果相比較,分别增加了1.2厘米和0.8厘米。這就是典型的營養與身高的直接關系。
是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在發育期把握好營養這個可控因素,那麼怎麼做才能最大化後天因素呢?
圖檔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亦朵媽媽
營養是關鍵。
正如前面所述,寶寶越小的時候,補充營養越重要,補充營養一定要趁早。是以在5歲前、5-10歲以及10歲以後的膳食和補充政策是不一樣的.
1、2-5歲期間:除了在膳食上需要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學齡前兒童版本)》以外,作為營養師媽媽一定要叮囑大家的是,及時去糾正和補充這個年齡段老大難的問題——挑食。
在我自己育兒的曆程中,可以感歎的是,媽媽做的營養餐是「豐滿」的,寶寶吃的内容絕對是「骨感」的。是以,做好膳食之外的營養補充是非常重要,也是具有科學依據的。
對于營養吸收有風險的兒童,及時口服營養補充品是能夠有效地幫助兒童追趕發育和身高的,而我應對1-5歲這個沖高黃金期,給兒子的營養計劃就是參考膳食寶塔做好膳食,遇到挑食或者生病的情況查缺補漏地安排補充劑。
2、5歲後:開始上國小的兒童,具備了一定的理性,是以這個年齡段「有的放矢」地補營養往往比前一個階段重點抓膳食更加有效。
要想知道跟着膳食寶塔吃之外還有什麼妙招呢,我們要先知道哪些營養素對于長高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我直接上小抄。有助于長高的營養素有以下這些:
1、優質蛋白質:注意來源平衡,乳制品、肉蛋類、豆類都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2、鈣、磷、鎂:是構成骨骼的關鍵礦物質,跟着膳食寶塔吃都齊全。
3、維生素d:每天戶外活動不可少,不僅補維生素d,還能刺激骨骼發育。
圖檔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又又媽媽
要是真的能夠一鍵回到過去,我一定要抓緊長個的黃金期,用科學的營養膳食輔助自己達到基因身高的上限,而如今有了孩子,就可以把這個有意義的舉動實作在他的身上,讓他不僅能沖到基因的上限,更能全面地增強他的體質。
是以,科學育兒真的能夠實作我們所想的一鍵回到過去的夢想。
你為寶寶長高做了些什麼努力?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作者簡介:兒童營養師王斌,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國家進階營養講師。擅于将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相結合,專注于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科學喂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