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作者:善見書法一助教

黃庭堅(1045-1105),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後世稱黃山谷,分甯(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書法家。他的詩文奇崛放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江西詩派的始祖,與蘇轼齊名,并稱“蘇黃”。他的詞清新瘦硬,和秦觀并稱“秦七黃九”。他的行書和草書入古出新,個性鮮明,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稱為“宋四家”之一。

欣賞—黃庭堅《諸上座帖》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黃庭堅《諸上座帖》影印資料(一)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他書法極妙,論書亦高

黃庭堅《諸上座帖》影印資料(二)

黃庭堅《諸上座帖》,紙本,手卷,草書,92行,縱33cm,橫72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諸上座帖》是黃庭堅為友人李諸上座帖(局部)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系佛家禅語。卷前後及隔水上钤宋“内府書印”、“紹興”、“悅生”,元“危素私印”,明李應祯、華夏、周亮工,清孫承澤、王鴻緒,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後歸賈似道,明代遞藏于李應祯、華夏、周亮工處,清初藏孫承澤硯山齋,後歸王鴻緒,乾隆時收入内府,清末流出宮外,為張伯駒所得,後獻給國家。明都穆《寓意編》、華夏《真賞齋賦注》、文嘉《钤山堂書畫記》、張醜《清河書畫舫》《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此書學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缰,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黃庭堅《山谷自論》雲:“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迹,乃窺筆法之妙。”在《語錄》後黃氏又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結字内緊外松,出筆長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一卷書法兼備二體,互相映襯,尤為罕見,是其晚年傑作。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對書論有何高見?

宋人論書有個特點,就是多作散在語,不似唐人的多宏篇巨制,沈括、蔡襄、蘇轼如此,黃庭堅也同樣如此。他的書論由于片段而又分散,是以人們便将這些片段從《山谷文集》中一一采摘出來,加以集中,這就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論書》。

在《論書》中,他談自己對學習《蘭亭》的看法說:“《蘭亭》雖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比如周公、孔子不能無小過。過兒不害其聰明睿聖,是以為聖人。不善學者,即聖人之過處學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 蘭亭》是行書典範,在這以前,從來也沒有人指出過他的瑕疵,而黃庭堅卻把它比作周公、孔子的不能無小過。遺憾的是,可惜他沒指出這“小過”在什麼地方?但不管如何,以《蘭亭》作比,隻是說明學習古人書迹必須懂得取舍,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都要心中有個數目,否則即使範本再好,也常會使人走入歧途的。

此外,他認為“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人神,乃到妙處”。隻有把“臨摹”和“細看”兩者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才會取得形神兼似的效果。關鍵當然還是“用心不雜”,唯其如此,才能“入神”。

在書法學習上,他曾說過“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書無他異,但能用筆其”的話。所說的“轉”,當然作運轉、指揮解。文中所說,大要在于指出寫字要眼高手高,也就是說要眼界高、技法熟,才能“書字便如人意”。否則眼高手低,眼低手低就不會“如人意”了。又說:“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古人學書,學其工處,今人學書,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醜惡處,如今人作顔體,乃其可慨然者。”看來,學習書法必得汲取貼中的“工處”,若不善學習的話,卻也常會把某人的“醜惡處”學來的,總之,不能忘了“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否則便會“肥厚皆病”。

在書法審美上,他說,“凡書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中點綴,終無烈婦态也。”認為寫字要有一段天然的風韻,不能“百種點綴”,巧作打扮,否則就會舍本逐末。

本文為(善見書法)原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