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或是中年人,很多人都是租房居住。
在中國人眼裡,租房并不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租房往往象征着買不起房,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需要掏空多年以來的積蓄,以及需要承擔二三十年的債務,但買房後總會覺得比租房活得要體面很多,不管買房後住的是毛胚還是吃的醬油泡面,人終歸還是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而租房住總意味着是在漂泊,不管住的是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還是郊外别墅,對于租房者來說,這些都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

接下來細說一下關于租房的那些點滴小事。
【五十年代的樓房】
相信在一二線城市居住的年輕人從未見過五十年代的樓房,對于那個年代的故事也很少聽說過。
小楊剛畢業那會就租了一套老房子,這套房子靠近公路,上下班非常友善,這是一套建于五十年代末的酒廠家屬院,房子老舊不堪,像過去中學上學的教學樓,門口是一條一米高的鐵欄杆,每家住戶共用一個走廊,在這裡的住戶大多是上年紀的老人和附近陪孩子上學的家長,幾個老人經常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小楊每次從老人身旁走過,他們有的會熱情的打招呼,還有的會對小楊行“注目禮”,一直目送老楊走到樓梯拐角處。不過很少看到其他年輕人在外面散步,他們或許和小楊一樣的心理,覺得住在這樣老舊的地方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大雜院】
小楊換過不少住處,其中在大雜院住過一年多的時間,這也是他租房住的最久的一次,那時候他和女友租了兩間堂屋,房子是農村那種紅瓦房子,周圍都是這一類的房屋。院子裡住了大約六七戶人家,堂屋東邊兩間是房東老兩口,對于年長的人來說,房子的東邊為大,是以房東住在堂屋的東邊,其餘的房間全部租了出去,東配房是一家四口,孩子在附近上學,已經住了很多年,和房東關系不錯,南房兩間屋子有一間是上夜班的男子居住,隔壁是一個單親媽媽帶着孩子住那裡,西屋是一位年輕的小姑娘,小楊對她印象深刻,小姑娘長得非常漂亮,小楊時常在自己房間的窗前偷看小姑娘到水管旁邊打水,聽說小姑娘在超市上班,小楊已經有了女朋友,是以從未和小姑娘搭過讪。
【最貴的租房】
小楊結婚後,沒有買上房,但出于面子上的考慮,他還是狠心租了一套小區的房子,這套房子的租金是他租房曆程中最貴的一次,房子是頂樓,沒有電梯,小楊和女友每次上下爬樓梯,感覺都是在鍛煉身體,房子是新房,裡面的陳設幹淨整齊,隻是每年取暖費和物業費對小楊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後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抱着孩子爬樓梯成了一種考驗,夫妻倆最終在親友的幫助下買了一套小高層,有時會等電梯,但是對小楊來說,等待也是快樂的,因為他終于不用再去租房了。
租房和買房都是一樣居住,可是租來的房子總感覺不像家,因為你可能花時間和金錢去打造屬于自己的空間,而買房後,内心覺得彷佛有了歸宿,不管買的這房子是大是小,是新是舊,它終歸是屬于自己,讓自己有了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