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久古

10月3日國足進行了兩場熱身賽,先是3-0輕取深圳隊。其後10分鐘,國足以另一個陣容與中甲的浙江隊交手,又以2-1戰勝對手。兩戰之後,李鐵執教以來的國足豪取熱身賽的10連勝,打入34個進球,僅失3球,堪稱“熱身賽之王”。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如何分析這兩場熱身賽?它對11月份國足的兩場12強賽又有何影響?以下談幾點個人看法。

第一、戰術層面:重點考察兩個環節

兩場比賽,國足首發排出了兩個非常有意思的陣容,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李鐵的某種心理上的變化。

1、與深圳隊之戰,李鐵重在考察進攻線。該場比賽國足首發排出張玉甯和洛國富雙前鋒,中場由吳曦、徐新、劉彬彬和阿蘭組成;後衛線自左至右分别是王燊超、蔣光太、朱辰傑和張琳芃,守門員顔駿淩。

比賽中徐新和吳曦搭擋雙後腰,洛國富、劉彬彬在兩個邊路,阿蘭和張玉甯居中,這實際上是一個類似4411的陣型。由于整個中後場除了徐新外,基本上就是12強賽此前4戰的絕對主力。是以,首發陣容的主要戰術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考察阿蘭和洛國富。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根據媒體的報道,國足的3名進攻球員配合比較默契,進攻“十分犀利”。除了洛國富開場僅僅2分鐘(一說5分鐘)就利用對方後衛失誤單刀赴會打入第一個進球外。第35分鐘,張玉甯接張琳芃邊路傳中頭球破門;第85分鐘阿蘭禁區内勁射得分并鎖定3-0的比分。3名鋒線球員全都取得進球,國足熱身賽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達到了。

2、與浙江隊之戰,李鐵重點考察中場。國足這場比賽的首發分别是艾克森、蒿俊闵、張稀哲、吳興涵、池忠國、金敬道、李磊、李昂、于大寶、王剛和劉殿座。令人意外的是,比賽先進球一方是浙江隊,馬修斯在上半場的補時階段禁區外吊射得手。下半場第68分鐘,巴頓右路遠射破門;第80分鐘,吳興涵禁區内勁射再下一城,最終國足2-1逆轉對手。

這是一個标準的4231陣型,如果沒有猜錯,突前艾克森,張稀哲出任前腰,左右邊鋒分别是吳興涵和金敬道,雙後腰池忠國、蒿俊闵。後衛線比較清晰,在此不多說了。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很顯然,由3名前魯能球員為主的中場,并沒有給艾克森太多的幫助。而巴頓應該是替下了金敬道,并為國足首開紀錄。這可以看作是前國安邊鋒求戰欲望、求勝欲望非常迫切的表現,也可以了解為國足的中場沒有打出真正的戰術配合,隻是憑對手的“不設防”或者不是那麼投入的機會遠射得分。

國足的另一個進球,來自吳興涵左路内切之後禁區内打進。這個進球有一定的意義,邊鋒内切打門應該是國足此前4場比賽比較少見的場面。但考慮到吳興涵此前的表現,這個進球的意義也被“沖淡”了。如果是張稀哲與吳興涵之間的配合,打入禁區之後再橫傳或者回做艾克森,複由後者打進,則戰術打出來了,這個進球的意義也就更大了。一句話,10個沒有配合的進球,甚至是憑對手有意無意放松防守的進球,不如一個經過精妙配合的進球來得更有意義。

很顯然,前魯能球員為主的中場,以及國安兩名邊後衛,并沒有形成默契的配合。這個中場,應該不會出現在11月11日與阿曼之戰的比賽中,至少不會是首發。

第二、戰略層面:李鐵的“覺醒”或已太晚

從實力上來說,深圳隊超過浙江一個檔次不止。特别是卡爾德克、阿奇姆彭組成的進攻線,以及戴偉浚、李源一、王永珀組成的中場,整個中前場基本上就是此前足協杯1/4決賽的主力,也是聯賽的基本陣容。後衛線除了國威,差不多也是聯賽的絕對主力。

但兩場比賽的結果,卻讓人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沒有中場的強力支援,阿蘭和洛國富的能力依然高出本土球員一籌。而即便在俱樂部配合娴熟的“魯能中場”支援下,艾克森也無法敲開對手的大門。更讓人驚愕無比的是,北青報報道,浙江隊甚至“一度壓制國足”!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這證明了兩個非常關鍵的論斷:如果有強大的中場支撐,阿蘭和洛國富的作用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如果艾克森與阿蘭、洛國富同時在場,國足的鋒線将變得異常強大。

可惜,李鐵的“覺醒”很可能已經遲了。如果12強賽一開始就祭出這個進攻陣容,國足有可能不止4戰僅取3分。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3歸化+武磊組成進攻線,吳曦與池忠國搭擋雙後腰,這個配置不說絕對能擊敗澳洲或者日本,至少與2-3沙特之戰的比分或會改寫。換言之,前4場比賽,國足極有可能少拿了至少2分。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更令人無語的是,12強賽一再替補的阿蘭和洛國富,這場比賽表現非常突出。雖然表演性質更多一些,但阿蘭直到第85分鐘還能取得進球(是否打打滿全場未知),說明他的體能不止是能夠踢30分鐘。之前那些“禦用”媒體,為了為李鐵辯護,不惜昧着良心說話。現在看來,這是害了國足、害了李鐵。

第三、歸化或成“背鍋帝”

最新消息,阿曼隊已于11月3日上午出發前往迪拜,并在那裡設立訓練營備戰11月11日的比賽。《阿曼日報》報道稱,這場比賽阿曼隊“除了勝利别無選擇!”

這有兩個擔心:一是國足主場再度被迫設在西亞,國足上下的沮喪可想而知。再加上出線前途渺茫,雙重壓力之下,如何調整心态打好這兩場比賽至關重要。二是重壓之下,李鐵孤注一擲、傾盡全力欲與阿曼決一高低。

上面說,3歸化+武磊+吳曦和池忠國的雙後腰,不正是國足最強的中前場配置嗎?為什麼如今如人所願的排出來了,卻又認為是“孤注一擲”呢?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因為這是一種賭博,而不是李鐵的正常戰術理念。

從擔任國足以帥開始,到此次12強賽第一戰時為止,李鐵的戰術套路就是442陣型,中場菱形站位,并且左右邊前衛必須是吳興涵和金敬道,前腰必須是張稀哲,後腰必須是吳曦。具體戰術打法,遇強敵,左後衛王燊超穩守為主,不作助攻;如果唐淼不是受傷,金敬道甚至隻是名義上的右邊前衛。真正行使右邊前衛前職責的是唐淼,金敬道除了右邊前衛之外整個中場無處不在、滿場飛奔。如果要變陣,對手強則以532,鐵桶陣;雙方實力差不多則4231。但有一點是固定的:歸化3前鋒不能同時首發,阿蘭和洛國富必須替補。

要命的是,如今突然變陣,要重用歸化前鋒了,阿蘭和洛國富同時首發了,這一玩法,李鐵可能不熟悉!不熟悉的後果,就是張稀哲繼續“10号”、吳曦繼續後腰。得不到中場支援的歸化前鋒們,面對實力更為強大的阿曼和澳洲,顯然不可能再打出3-0或者2-1的比分了。

而如果輸了比賽,李鐵就可以一吹劉海:你看,歸化前鋒全部首發了,結果還不是輸?最終,阿蘭和洛國富就成了“背鍋帝”,不是“背鍋俠”,俠和帝是有差別的!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我認為除了換帥,沒有别的辦法。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李鐵的“覺醒”已太晚歸化或成背鍋帝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檔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檔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