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作者:北青藝評

bbc的百大外語片榜單剛剛公布。所謂“外語片”,跟奧斯卡一樣,是站在英語國家的角度,換成“非英語片”更為準确。

bbc的評選跟我們熟知的戛納、奧斯卡有兩個重大差別:

一、跟年度評選相比,它可以有曆史縱深,那些大獎遺珠可以收進來,而經不起時間考驗的獲獎影片反而會被集體忽視;

二、bbc不是官方或專業機構,而是一家媒體,其公信力完全建立在它的名聲基礎上。換言之,任何媒體都可以做這樣的榜單,但人家是不是當真則要看你這個媒體平台的水準和威力。縱觀英語國家,隻有《視與聽》雜志和美國電影學院(afi)的百大榜單曾取得相似的江湖地位;另外,imdb的民選榜單(不限于一百部)也越來越具影響力。

我們曾錯誤地認為,當一部影片獲得了權威的大獎,比如金棕榈或奧斯卡,它的影史地位就巋然不動了。其實不然,年度大獎隻是走進影史的第一步,而類似bbc這樣的評選可以說是又進了一步。我曾仔細比對afi的百大榜,評委跟奧斯卡高度相似,結果發現,上afi百大榜(可以粗略了解成影史經典)的影片中,約三分之一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另有約三分之一曾獲得最佳影片的提名。但還有約三分之一壓根連提名都沒拿過,如《2001太空漫遊》和《穆赫蘭道》。這是我積極參與這次評選的動力,因為我知道,有好幾部我們認為非常經典的華語片,或許當年曾揚威世界,但外人并不知道它們在中國的江湖地位,讓這些影片有機會進入bbc百大榜,是中國評委的職責。這跟民族主義無關,而是一種文化分享。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最明顯的例子是《霸王别姬》。這部傑作當年在戛納并列獲得金棕榈大獎,如今,它是豆瓣上評分最高的國産片,是很多中國影迷及電影專家心目中的最佳中國影片。然而,它很少在西方的各種榜單上露面,遠不及《花樣年華》或《卧虎藏龍》的全球名氣。如果沒有我們這23位中國評委的力挺,别說登上第12名,連進入百大都要打一個問号。不信可以查一查209位評委的選擇,中國評委之外,隻有一位印度評委給了它第七名,以及一個哥倫比亞評委給了它第八名。

另外一部被一些電影專家視為最偉大華語片的《小城之春》,也是靠中國評委才上榜的,占第63名。中國評委之外,僅有一位日本評委選了它,并且排在他的第一名。

bbc的評選機制是這樣的:每位評委選出十部影片,并按照喜好程度排列好。排序決定權重,排第一名的影片獲得10分,第二名是9分,以此類推。《霸王别姬》若沒有我們這批約占十分之一的中國評委,那它隻能拿到7分的總分。

誠然,中國評委未必隻選華語片。評選的要求是選你最喜歡的影片,問題是,對于一個天天跟電影打交道的人來說,可以進入“最喜歡”名單的影片,一百部都不夠,是以,我可以選十部法語片或十部日語片,都符合“最喜歡”的标準。是以,我自己設定了一個比例,把一半名額給了華語片。其他中國評委采用的比例不同,但多少也用了這種思維。這應是主辦方的意圖,它不能強迫或暗示你選什麼,但把中國評委的構成一舉翻了近十倍,顯然是希望華語片能獲得應有的一席之地。這跟奧斯卡大幅度增加女性及少數族裔評委是同一個邏輯。奧斯卡不能強迫大家選出一定比例的非白人男性作品,但通過調整評委構成,它便能防止“全白”的結果。有人說,其他國家評委沒有如此高密度選本國作品。沒錯,當某國電影在國際的曝光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該國評委确實可以放下推薦本國佳片的重擔了。即便沒有日本評委,《七武士》和《羅生門》也一定會高分進入榜單的,看看中國評委裡有多少人投了它們,你就明白了。

我跟另外22位中國評委有幸參與這次評選,包括台灣的焦雄屏、香港的何冀平和文隽。之前我參與過三次bbc的百大評選,一次是百大21世紀影片(包括英語片),一次是百大喜劇片,還有一次叫做百大故事,好像還沒公布結果。我在邀請評委時,做了一些平衡,盡量把學院派、主流媒體、專業媒體、新媒體、獨立影評人、影展策展等兼顧到,一個機關一般隻請一位,這對于電影專家雲集的機關确實不公平。另外,我邀請了兩三位資深編劇,他們同時是極具威望的文化人士,但沒有邀請導演,因為bbc剛接觸我的時候明确說是要影評人。當然,值得邀請的影評人非常多,主要取決于整個評委團隊的人數。

評選規則沒有禁止評委之間的讨論,我也曾分享過自己的一些心得,比如過于個人化的選擇更多是一種姿态,那一票其實是浪費的。另外,我很想建議大家把對某些影人的票集中在一部影片,比如選賈樟柯的票若不是分散在《小武》《站台》和《天注定》,說不定其中一部就能上榜。但我終究還是沒有說出來。畢竟,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怎樣了解評選規則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兒。但參與評選的人越多,就越能代表共識。

附:bbc culture評選出的100部最偉大的外語片 100.西奧·安哲羅普洛斯《霧中風景》(1988)99. 安傑伊·瓦伊達安傑伊·瓦伊達 《灰燼與鑽石》(1958)98.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97.《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7)96. 克洛德·朗茲曼《浩劫》(1985)95. 成濑巳喜男《浮雲》(1955)94.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7)93.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挂》(1991)92. 英格瑪·伯格曼《婚姻生活》(1973)91. 朱爾斯·達辛《男人的争鬥》(1955)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男人的争鬥》90. 阿倫·雷乃《廣島之戀》(1959)89. 英格瑪·伯格曼《野草莓》(1957)88. 溝口健二《殘菊物語》(1939)87. 費德裡科·費裡尼《卡比利亞之夜》 (1957)86. 克裡斯·馬克《堤》(1962)85. 維托裡奧·德·西卡《風燭淚》1952)84. 路易斯·布努埃爾《資産階級的審慎魅力》 (1972)83. 費德裡科·費裡尼《大路》 (1954)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大路》

82. 讓-皮埃爾·熱内《天使愛美麗》(2001)81. 雅克·裡維特 《塞琳和朱莉出航記 》(1950)80 路易斯·布努埃爾《被遺忘的人們》(1950)79. 黑澤明《亂》(1985)78. 李安《卧虎藏龍》(2000)77.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同流者》(1970)76. 阿方索·卡隆《你媽媽也一樣》(2001)75. 路易斯·布努埃爾《白日美人》(1967)74. 讓-呂克·戈達爾《狂人皮埃羅》(1965)73. 吉加·維爾托夫《持攝影機的人》(1929)72. 黑澤明《生之欲》(1952)71. 王家衛《春光乍洩》(1997)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春光乍洩》70.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蝕》(1962)69. 邁克爾·哈内克《愛》(2012)68. 溝口健二《雨月物語》(1953)67. 路易斯·布努埃爾《泯滅天使》(1962)66.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恐懼吞噬靈魂》(1973)65.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詞語》(1955)64.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藍白紅三部曲之藍》(1993)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藍》

63. 費穆《小城之春》 (1948)62. 迪吉布利爾·迪奧普·曼貝提《土狼之旅》(1973)61. 溝口健二《山椒大夫》(1954)60.讓-呂克·戈達爾《蔑視》(1963)59. 依萊姆·克裡莫夫《自己去看》(1985)58. 馬克斯·奧菲爾斯《伯爵夫人的耳環》 (1953)57.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1972)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飛向太空》

56. 王家衛《重慶森林》(1994)55. 弗朗索瓦·特呂弗《祖與占》(1962)54. 李安《飲食男女》(1994)53. 小津安二郎《晚春》(1949)52. 羅伯特·布列松《驢子巴特薩》(1966)51. 雅克·德米《瑟堡的雨傘》(1964)50.讓·維果《亞特蘭大号》 (1934)49.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潛行者》(1979)48. 路易斯·布努埃爾《維莉蒂安娜》(1961)47.克裡斯蒂安·蒙吉《四月三周兩天》(2007)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四月三周兩天》

46. 馬塞爾·卡爾内《天堂的孩子》(1945)45.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奇遇》(1960)44. 阿涅斯·瓦爾達《五至七時的克萊奧》(1962)43. 克萊爾·德尼《軍中禁戀》(1999)42. 卡迪亞·蘭德 / 費爾南多·梅裡爾斯 《上帝之城》(2002)41. 張藝謀《活着》(1994)40.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安德烈·盧布廖夫》(1966)39.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特寫》(1990)38.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37. 宮崎駿《千與千尋》(2001)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千與千尋》

36. 讓·雷諾阿《大幻影》(1937)35. 盧基諾·維斯康蒂《豹》(1963)34. 維姆·文德斯《柏林蒼穹下》(1987)33. 雅克·塔蒂《玩樂時間》(1967)32. 佩德羅·阿莫多瓦《關于我母親的一切》 (1999)31. 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竊聽風暴》(2006)30.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1957)29. 樸贊郁《老男孩》(2003)28. 英格瑪·伯格曼《芬妮與亞曆山大》(1982)27. 維克多·艾裡斯《蜂巢幽靈》(1973)26. 朱塞佩·托納多雷《天堂電影院》(1988)25. 楊德昌《一一》(2000)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一一》

24. 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将金号》 (1925)23.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聖女貞德蒙難記》(1928)22. 吉爾莫·德爾·托羅《潘神的迷宮》(2006)21. 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别離》(2011)20.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鏡子》(1974)19. 吉洛·彭泰科沃《阿爾及爾之戰》(1966)18. 侯孝賢《悲情城市》(1989)17. 沃納·赫爾佐格《阿基爾,上帝的憤怒》(1972)16. 弗裡茨·朗《大都會》(1927)15. 薩蒂亞吉特·雷伊《大地之歌》(1955)14. 香特爾·阿克曼《讓娜·迪爾曼》(1975)13. 弗裡茨·朗《m就是兇手》(1931)12. 陳凱歌《霸王别姬》(1993)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霸王别姬》劇照

11. 讓-呂克·戈達爾《精疲力盡》(1960)10. 費德裡科·費裡尼《甜蜜的生活》 (1960)9. 王家衛《花樣年華》(2000)8. 弗朗索瓦·特呂弗《四百擊》(1959)7. 費德裡科·費裡尼《八部半 8½ 》(1963)6. 英格瑪·伯格曼《假面》 (1966)5. 讓·雷諾阿《遊戲規則 》(1939)4. 黑澤明《羅生門》 (1950)3. 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 》(1953)2. 維托裡奧·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 (1948)1. 黑澤明《七武士》 (1954)

我們參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語電影”評選:一起把《霸王别姬》頂上去!

《七武士》

文|周黎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