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鉛筆,這個中國第一鉛筆,很多人的童年的第一次寫字可能用的就是中華鉛筆,還有聯考的機讀卡用的2B鉛筆,都是這隻中華鉛筆。

提到中華鉛筆,不得不提到,它的創始人吳羹梅,這個立志要實業救國的中國鉛筆創始者,為什麼說鉛筆會和實業救國聯系在一起呢,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沒有自己的鉛筆,都是要靠日本進口鉛筆。
吳羹梅查海關貿易報告,發現1932年鉛筆輸入我國者,達150萬金機關之巨,區區鉛筆一物,每年亦竟耗我國人之财富達數百萬元之巨。吾人所惕者在此,覺有從速創辦此種工業之必要者亦在此。
吳羹梅創辦鉛筆企業源于他去日本留學畢業後,進入日本真崎大和鉛筆株式會社實習。在這裡他開始學習制造鉛筆工藝技術。
吳羹梅在日本真崎大和鉛筆株式會社實習的時候,有一個叫數原三郎的日本人看到他處處留意鉛筆的制造技術,對他嚴厲訓斥道:“即使到你吳鼎二世,中國也不會制造鉛筆芯,辦不成鉛筆工業。”
但吳羹梅發誓要造出中國自己的鉛筆,是以他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制造鉛筆,然後回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1934年,吳羹梅變賣家鄉房屋所得4500元作為資金,同時借錢等籌集5萬元,創辦中國鉛筆廠,他到處尋找筆芯的材料,為了尋找國産原料,吳羹梅在對礦物資源比較熟悉的中央工業實驗所的協助下,吳羹梅在蘇州找到了黏土,從湖南尋到了石墨礦,在雲南采購了紫膠、胡桃木、柏木、銀杏和椴木,經過多次試驗,中國筆芯原料終于研發成功。
1935年正式上市,但是面臨進口産品,他的國産鉛筆沒有任何優勢,是以他打出了廣告:中國人用中國鉛筆。中國鉛筆是“中國技師、中國原料、中國資本”制造的。
中國鉛筆開始受到國人的歡迎。受戰争影響,鉛筆廠裝置受到損害,抗戰結束後,中國鉛筆進行了複廠工作,1954年3月,中鉛公司成功研制了中華牌101繪圖鉛筆。就是現在大家常用的機讀卡繪圖鉛筆。
20世紀80年代,吳羹梅前去日本通路,他特地去當年實習的那家日本鉛筆公司,宴會上這個老人掏出兩支最新産品,對日方說道:“我為我們的新産品做宣傳來了,請大家賞光!”日本人當時雙手接過,敬佩的五體投地。
自此,中華鉛筆完成了中國制造的逆襲。
中華鉛筆的故事到此就結束了麼,還沒有,後面的發展更精彩。
中華鉛筆收購了老鳳祥,目前是老鳳祥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從鉛筆到珠寶行業,完成業務的多元化擴張,實作了公司利潤的巨額增長。
中華鉛筆航天專用筆,2008年,神七飛船發射,中國宇航員實作首次太空行走,而我國自主研發太空鉛筆就是中華鉛筆。
在經過大量的對比試驗後,創新采用全新的筆芯配方、制芯工藝和燒芯方法,筆芯各項技術名額均達到預定的要求。目前,該新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
中華鉛筆擔負的民族重任,讓人驕傲和自豪,小小的一支鉛筆,凝聚了曆史的重任和未來的使命,厲害了,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