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楊正中,字爾茂,鹽城人,祖籍順天府通州(今北京市境内),順治十五年(1658)第二甲進士。

清代科舉考試,規定考生要在原籍報名參考。楊家久居鹽城,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也可不必回北京。是以楊正中以鹽城考生身份,在南京參加江南省(即江蘇)鄉試,中舉後,由江蘇推薦至禮部參加會試,會試通過後參加殿試,成為“天子門生”。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南京江南貢院明遠樓

楊正中成為進士後,到翰林院擔任庶吉士繼續深造。順治十八年(1661),授編修(正七品)。康熙七年(1668),任國子監司業(正六品、國子監副職),後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從四品)。康熙十年(1671),充日講起居注官,這個官職的工作是整日跟随皇帝左右,記錄皇帝一言一行。後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從四品)。康熙十二年(1673),任内閣學士(正三品、負責向皇帝奏讀政事)。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北京國子監辟雍内景

康熙十三年(1674),楊正中兼禮部右侍郎(正三品)。

因禮部掌管禮節,楊正中時常主持皇室冊封等活動,出鏡率很高。

康熙十四年(1675)臘月,2歲的嫡皇子胤礽被冊封為皇太子。十五年(1676),受皇帝委托,禮部右侍郎楊正中緻祭伏羲太昊陵(河南省淮陽縣),“報告”皇帝立太子一事。伏羲是三皇之首,曆代帝王第一人,康熙的報告措辭謙遜,楊正中代為誦讀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功德并隆,治統道統,昭垂宇宙。朕受天眷命,撫禦鴻圖,懋建元儲,前徽是景,明禋大典,亟宜舉行。敬遣專官,代将牲帛,爰昭殷薦之忱,聿備欽崇之禮。伏惟格歆。尚其鑒享。”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清佚名康熙便服寫字像軸,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十五年(1676),楊正中轉任禮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由杜臻擔任。杜臻與楊正中同年中進士,也名列第二甲,但名次在楊正中之後。楊、杜同年任翰林院編修。後來杜臻任國子監司業、内閣學士等職都比楊正中晚一年。杜臻任職禮部次年,改任吏部,後又在刑部侍郎、吏部侍郎職務上反複。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杜臻書法

康熙十六年(1677),楊正中以禮部左侍郎充經筵講官。清代帝王對定期學習制度執行嚴格,這種學習就是“經筵”,講官就是授課教師。康熙皇帝特别勤奮好學,本來經筵是兩天一講,他改為“日日進講”。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明徐顯卿宦迹圖之經筵進講

康熙二十年(1681),楊正中奉命擔任持節使,進封後宮的榮嫔馬佳氏為榮妃。楊正中把金冊授予馬佳氏,這本金冊是銀質鍍金的,一共十片,上面刻有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内,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于閨闱,升序用光以綸綍。咨爾榮嫔馬佳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娴于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于勤。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谕,以冊印,進封爾為榮妃。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銀鍍金龜紐"珍妃之印"

冊文骈體,使用了優美的辭藻,出自于翰林院侍讀學士等人之手,楊正中就曾從事這樣的工作。

晉位的榮妃馬佳氏,在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中被稱為“容妃”,她的女兒藍齊兒嫁給了蒙古準格爾大汗。曆史上,康熙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就是馬佳氏所生。她生育5子1女,成年的隻有1子1女,在曆史上都較為出名:皇三子胤祉,就是後來的誠親王;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她嫁給了劄薩克多羅郡王烏爾衮,這位郡王确實是蒙古人。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赤峰巴林右旗榮憲公主墓出土龍袍(局部),金絲穿綴10萬顆小珍珠,繡成8條祥龍圖案,為公主下嫁時康熙所賜

康熙年間,清代後宮制度完備,設皇後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嫔6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鍍金龍紐"珣皇貴妃之寶"

當然,這是人員充足時的“标配”狀态,實際上往往有的位子是空缺的,比如此時後宮便沒有皇後,隻有皇貴妃佟佳氏位分最高。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清中晚期點翠嵌珠皇後朝冠

榮妃穿禮服時,帽子上的主裝飾可以使用金鳳了,而她為嫔時,隻能使用金翟。誰都知道,翟是長尾山雉,終是凡鳥。而楊侍郎剛剛随金冊奉上的金印,嫔是沒有的。如果說冊書是明确身份的“身份證”,金印則是權力的象征。當然,貴妃以上位分的人,她們的印章叫金寶,份量就更不一樣了。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後宮的妃嫔為位分提升而喜悅,朝堂上大臣們也以升官為榮,不知楊正中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時候,心中是否也設想過自己的将來。

楊大人已不是第一次為馬佳氏的晉升服務了。十六年(1677)八月,馬佳氏被冊封為榮嫔,楊正中也是持節冊封使之一。

禮部的“班子”成員,編制上設有6人,分别是滿人禮部尚書1人、漢人禮部尚書1人、滿人左侍郎1人、漢人左侍郎1人、滿人右侍郎1人、漢人右侍郎1人。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清代官員頂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二十一日,禮部上司構成是這樣的:禮部尚書降一級留任介山、尚書降四級又降二級留任沙澄、左侍郎額星格、經筵講官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楊正中、右侍郎加二級沙海、經筵講官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陳廷敬。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清乾隆金銅官印(禮部負責督造)

這位同僚陳廷敬,也與楊正中是同年中進士,名列第三甲中,《康熙字典》的主編。

〖語微海棠〗曆史上的鹽城人——清代“新鹽城人”後官至“副部”

陳廷敬書法

楊正中身世坎坷,七歲時就失去父親,但生活态度積極,精于禮數,人們評價他:“清慎自持,考據精詳”。不過,命運卻令楊正中止步禮部左侍郎、翰林學士。康熙二十三年(1684),楊正中去世。而這一年,杜臻已經出任工部尚書(正二品),後來他還曾回禮部任尚書。陳廷敬,先是由右侍郎轉任左侍郎,二十三年時,改任更為重要的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此後,陳廷敬還繼杜臻任工部尚書,又從工部尚書繼杜臻任刑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