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上午,生态環境部機關二樓多功能廳,機關黨委組織的一場工作排程視訊會議正在舉行。水生态環境司、海洋生态環境司、大氣環境司等14個部門和機關的黨組織負責人逐一彙報了有關工作進展。
各部門機關工作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卻圍繞着同一個主題——“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專項治理。而類似這樣面向所有部門機關的月排程視訊會議,自專項治理開展以來已是第4次了。
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态環境部紀檢監察組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偉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為充分發揮孟偉案件的警示教育和治本作用,生态環境部黨組和駐部紀檢監察組自2018年7月至12月,在全國生态環保系統組織開展了“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專項治理,推進生态環保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着力打造生态環境保護鐵軍。
以案明紀,引為鏡鑒——
2018年4月4日15時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釋出消息:孟偉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并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現年62歲的孟偉自參加工作起就在環科院,曾擔任該院院長一職長達15年之久。同時,孟偉還擔任十二屆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和國家水專項技術總師職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
“孟偉政治蛻變,經濟貪婪,從一名治污者淪為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的‘污染源’,在生态環保領域和科技界造成了嚴重惡劣影響。”生态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說,該案既說明部分黨員幹部政治意識淡化、漠視紀律規矩,也暴露出部分黨組織“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等問題,是一個生态文明建設過程中的政治生态案件。
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明确要求,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結的黨員上司幹部違紀違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區本部門本機關開展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舉一反三、以案明紀,讓黨員幹部引為鏡鑒。
生态環境部黨組認真分析孟偉案件的惡劣性質、深刻教訓,于去年4月在環科院先期開展“以案為鑒,重塑良好政治生态”專項教育整改,多名部上司先後11次到環科院現場指導。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在去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要建設一支生态環境保護鐵軍,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
去年7月1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态環境部紀檢監察組向部黨組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建議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專項治理工作,推動以政治清明促生态文明。
建議書中明确指出,“孟偉嚴重違紀案件盡管主要暴露的是其本人違紀違法腐敗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各級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短闆”,并從五個方面向部黨組提出了20條具體建議。
去年7月31日,生态環境部召開全國生态環保系統“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專項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通過視訊會議系統,2085個分會場的2.1萬餘人參加了動員部署,一次政治生态的“大掃除”“大修複”就此開啟。
從黨内政治生活管起嚴起——
“如果早點聽到這麼直接的批評,自己可能就不會犯錯了”
去年9月28日上午,生态環境部機關310黨組會議室内,一場特殊的會議正在這裡進行。
“按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要求,駐部紀檢監察組建議部黨組在全國生态環保系統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專項治理。根據專項治理工作方案,部黨組今天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李幹傑的主持詞拉開了會議的序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生态環境部黨組召開此次專題民主生活會高度重視,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副主任陳小江等有關上司出席會議作現場指導。陳小江要求,生态環境部黨組要切實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嚴肅黨内政治生活,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促進恢複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會前,陳小江還專程來到該部,與部黨組書記李幹傑專門就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進行深入交流,指出專題民主生活會一定要直奔“專題”,真正把問題找準、找夠,把原因分析透,堅持高标準、嚴要求,切實開出成效。
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内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内政治生活嚴起。民主生活會是黨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發揚黨内民主、加強黨内監督,依靠上司班子自身力量解決沖突和問題的重要方式。
“孟偉案的教訓必須深刻汲取,所暴露的問題必須嚴肅面對。”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李幹傑首先通報了此次會議的準備情況,并代表部黨組作對照檢查,深入查找了部黨組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深層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據介紹,為開好此次專題民主生活會,部黨組召開3次專題座談會,分别聽取部系統黨政負責人、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幹部的意見建議,共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60餘項,梳理歸納形成4個方面28條意見建議。部上司班子成員之間、部上司班子成員與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談心談話、交流思想。
專題民主生活會,必須緊扣“專”字。以案為鑒,就要聚焦孟偉案産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暴露的問題、吸取的教訓等進行深入剖析。部黨組每一位成員在個人對照檢查時堅持問題導向,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反思自己在管黨治黨方面存在的不足,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部黨組成員互相提出批評意見48條,既見真情、又有辣味,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全系統專項治理作出表率。
“部系統269個基層黨組織全部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各級黨組織對每一名黨員的對照檢查材料嚴格把關,凡是自我剖析不深刻、不到位的,一律打回重寫,全部材料合格後方可開會。”該部機關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孫洪林告訴記者,部黨組還派出27個督導組全程嚴把政治關,有一個黨支部由于批評與自我批評避重就輕、不痛不癢被4次當場叫停。
有剛受過處分的同志表示:“如果早點參加這樣的組織生活會、早點聽到這麼直接的批評,自己可能就不會犯錯了。”
重“案”更重“鑒”——
“真正使每名黨員幹部融入其中,由‘局外人’變成了‘局中人’”
去年6月26日,環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海生和院黨委班子其他成員一道,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這一天,院黨委的專題民主生活會從晚上7點半一直開到次日淩晨1點半。
“我們趕上了生态環保事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春天,但近年來由于孟偉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導緻環科院處于人心渙散、紀律松弛、政治生态污染的‘散、亂、污’局面,錯失了大好發展時機。”李海生告訴記者,環科院在率先開展專項工作中,通過召開組織生活會、開展談心談話、“動真碰硬”抓整改,全院上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們組織幹部職工填寫調查問卷,回收的1094份問卷結果顯示,過去不少人對環科院發展漠不關心、散漫懈怠的狀态明顯改變。”
作為分管環科院工作的生态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在專項治理工作期間去了環科院6次,也參加了院黨委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他告訴記者,有一次執行緊急專項檢查任務,環科院淩晨1點接到通知,早上8點200餘人就集結完畢、整裝待發,令院内外都感慨萬分,“行動這麼迅速,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這次專項治理重‘案’更重‘鑒’,真正使每名黨員幹部融入其中,由‘局外人’變成了‘局中人’,發牢騷講困難的少了,主動作為敢擔當的多了。”曾在環科院工作過的科技與财務司司長鄒首民說,“參加工作近三十年來,感覺這是部黨組抓得最實的一次政治活動。”
對此深有同感的,還有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談起專項治理,他對記者連說了五個“從來沒有”——從來沒有如此高度重視,從來沒有如此大力推動,從來沒有如此嚴肅認真,從來沒有如此較真碰硬,從來沒有如此凝心聚力。
除部機關外,各地生态環境廳(局)也結合實際紮實開展專項治理,通過嚴肅黨内政治生活,建構起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體系。
據統計,2018年6月至12月,在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工作中,生态環保系統共抽調1.03萬人次開展13輪次現場監督檢查,各機關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展現了良好的精神狀态和過硬的工作作風。
“這次專項治理從組織形式到方法措施都有很大創新,對身邊人身邊事進行深度剖析,震撼感和沖擊力都很強。”中央生态環保督察辦公室督察二處幹部邢長城說,專項治理以點帶面,從部機關到全系統,持續擰緊管黨治黨螺絲,驅散了影響生态環保系統的“政治霧霾”。
“選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準,突出能力擔當,突出作風作為,導向作用正在形成。”行政體制與人事司副司長王志斌說,通過專項治理,黨員幹部心齊了,紀律規矩意識明顯增強,精神面貌顯著改善。
“專項治理以來,駐部紀檢監察組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标導向相統一,一方面鼓勵有關人員認錯悔錯改錯,共有35人主動交代違紀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嚴肅執紀,形成高壓震懾,使監督責任落到實處。”駐部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表示,此次專項治理隻是起點,下一步要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履行監督職責,建立健全管黨治黨長效機制,為打造生态環保系統政治生态的“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