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小銀行三季報顯示淨利和營收雙升 資本補充需求旺盛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随着41家A股上市銀行三季度業績報告收官,中小銀行前三季度經營情況也随之浮出水面。三季報顯示,不少中小銀行實作了淨利潤和營業收入“雙升”,多家銀行淨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中小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風險抵禦能力穩步增強,多數銀行在保持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同時,實作了撥備覆寫率的提升。

中小銀行取得良好的成績來之不易,但成績背後的風險與挑戰仍然不容忽視。“目前中小銀行經營情況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多數中小銀行保持了資産品質的穩定,但是後續經營壓力仍然較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經營業績穩中有進 業績分化趨勢明顯

三季報顯示,中小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速平穩,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作快速增長,經營業績保持穩中有進、進中有質的态勢。

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是中小銀行前三季度業績的一大亮點,多家銀行營收同比增速超過20%。今年前三季度,甯波銀行的營收同比增幅最大,為28.48%;此外,還有4家上市城商行的營收增幅超20%,為成都銀行、江蘇銀行、齊魯銀行和南京銀行,營收增速分别為26.01%、24.70%、22.49%、20.99%。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不少中小銀行實作了兩位數的淨利潤增速。今年前三季度,江蘇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為30.51%;除了江蘇銀行,還有6家上市城商行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超20%,為甯波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廈門銀行和青島銀行,淨利潤增速分别為26.94%、26.16%、22.36%、22.15%、20.61%、20.45%。

值得關注的是,中小銀行在經營向好、穩步發展的同時,馬太效應也越發凸顯。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小銀行整體經營情況好于預期,但是行業分化較為明顯,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态勢。”

《金融時報》記者通過梳理中小銀行三季報發現,今年前三季度,有16家銀行的營收同比增速超過10%,7家銀行的營收同比出現了下降;從撥備前利潤看,有7家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19家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10家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同比出現下降。

資産品質持續優化 後續壓力值得關注

截至今年三季度,多數中小銀行在保持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同時,實作了撥備覆寫率的進一步提升。

甯波銀行、常熟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等10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低于1%;無錫銀行、蘇州銀行等9家銀行撥備覆寫率高于400%;部分中小銀行實作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的“雙降”。

今年前三季度,蘇州銀行通過實施全面風險管控工作,持續優化整體貸款品質,增強風險抵補能力。截至報告期末,蘇州銀行不良貸款率由年初的1.38%降至三季度的1.17%,重新整理了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中小銀行的不良率受到當地經濟環境和産業結構、銀行自身業務經營理念和風險控制水準等多方面的影響。“在受到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的雙重影響下,中小銀行資産品質保持基本穩定,不良貸款率穩中有降,實屬不易。”董希淼認為。

不過,有業内專家直言,中小銀行資産品質面臨的後續壓力依舊較大。“中小銀行存在的資産品質問題通常會推遲暴露,不能掉以輕心。同時,我們在看到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餘額之外,非信貸類資産出現風險的機率可能會更高,而這方面目前并沒有一個完整而真實的統計資料。”董希淼表示。

面對後續的資産品質壓力,董希淼建議,一方面,中小銀行應該加快處置存量不良資産,嚴控新增的不良資産出現;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要努力拓寬銀行特别是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産處置管道。

“補血”需求旺盛 工具創新是關鍵

資本補充是銀行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多管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今年以來,銀行信貸投放維持了較大強度,資本消耗加大。為此,上市銀行除内源資本補充外,積極運用配股、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多樣的資本工具進行外源資本補充;同時,通過加大輕資本業務發展力度、優化信貸投放結構等方式,減緩資本消耗壓力。截至9月末,上市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别為11.02%、12.67%、15.52%。”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業内專家同時提到,對比大中型銀行,中小銀行依舊受困于資本補充的壓力。

“目前,中小銀行在資本補充方面的管道比較狹窄,總體上還是要進一步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管道,進行工具創新。”董希淼表示。

為解決上述問題,董希淼認為,首先,需要國家對中小銀行原有的資本補充工具進行調整,同時,創新資本補充工具,支援發行新型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其次,中小銀行自身也要轉變觀念。例如,适當降低分紅比例,通過利潤留存來補充資本,中小銀行股東對此要給予充分的了解。再次,要夯實發展的基礎,促進轉型發展,多發展輕資本業務,減少資本消耗。

中小銀行通過合并與重組,也可以增強抱團取暖的能力。日前,中原銀行釋出公告稱,該行将吸收合并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若合并完成,新的中原銀行總資産将近1.25萬億元,有望成為國内第八大城商行。

“城商行合并重組的根本目的已經發生變化。”董希淼表示,前幾年合并重組主要是為了做大做強,現在則主要是為了抱團取暖、防範化解風險。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