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該學習的時候去做别的事情;
剛寫一會兒作業就想玩手機;
眼睛盯着書本,心早飛到了天外......
以上不管孩子有哪條,都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作品《專注》中,引用了一個研究結論:專注力比起智商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
看到這裡很多媽媽難免會有疑問:“智商難道不是決定一個孩子最終的學習能力的嗎?”
答案還真不是。
專注力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前置端口,就像一個黑暗裡的電筒,打開開關照到哪裡才能看到哪裡的東西一樣,孩子把注意力放到某個事物上才能進行後面的記憶和學習。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的學習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讨論一下,家長們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花點時間,耐心地讀完下邊的文字,讓孩子都擁有高度的專注力。
在2020年的聯考中,25個省份共出了46名聯考狀元。
這些聯考狀元98%選擇了我國最頂級的兩所學府——清華和北大,成為被人們所羨慕的對象。
如果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優秀的人,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湖南聯考理科狀元杜青雲,從小就跟着父母一起閱讀,熟讀《史記》、《資治通鑒》,通過閱讀培養了超強的學習專注力。
2020年重慶聯考理科狀元謝欣穎,理科726分。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被問到學習秘訣時,謝欣穎說: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但上課時保證100%的專注力。
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小時候跟着爺爺奶奶長大,但教師出身的爺爺注重孩子的教育,從小就懂得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山東省聯考狀元孟令昊,理科711分。他的媽媽在接受采訪時說,孩子從小沒上過學科輔導班,專注力強,學習上非常自律,自己認定的事情都自覺完成。
通過對以上聯考狀元的分析,我們發現他們的成才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專注力強于普通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也曾做過一個長期追蹤:
同一個智力水準的50個孩子,專注力強的那些孩子,長大後大多成為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而那些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多年後則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隻能靠相信命運是上帝的安排來安慰自己。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态。
這個能力并非天才獨有,而是人人都有。前提是,它不被破壞掉。
專注力是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以及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成熟而逐漸發展的。
比如持續注意事物的能力在不同的年齡是不一樣的。
專注力不是培養來的,是愛和自由澆灌下的自然生發,是每個人本性中潛藏的能力。
1.不打擾孩子
心理學家李雪說:
嬰兒專注力的發展,是要靠父母能否專注投入到親密互動中。兒童的專注力的發展,則是要父母适時的退後,給孩子不被打擾的自由空間,自己探索事物,發展專注力滋養自己。
這裡的不打擾指的兩方面:
第一,家長不要主動去幹擾孩子。例如,孩子在畫畫,家長不要一會過去讓孩子喝水,一會和孩子聊天,讓孩子分心,不能專注畫畫。
第二, 不要營造複雜的環境,讓他受到幹擾。
比如背景聲音、形狀、顔色、味道、氣味、觸感等。
孩子沉浸在小世界裡探索新鮮事物時,你去幹涉或打斷,會影響他的專注力。這根本不是愛,是打擾。
2.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想一想,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專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孩子也是一樣。
不少科普文章會詳細說明孩子在做一般事情和喜歡的事情時候的專注力的明顯差别,跨度可以增加一倍。
是以,如果父母急功近利,按照自己的意願或意志去培養孩子并不感興趣的某些“興趣”時,這些“興趣”就必将變成孩子的負擔,甚至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結果隻會适得其反。
3.堅持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能在短時間内,要求眼、口、心、手互相協調,并且高度集中精力。
父母可以每天安排一個時間讓孩子為自己進行一個大聲大聲朗誦故事的親子遊戲環節。時間最好在15分鐘以内。
4.舒爾特方格
舒爾特方格應該是全世界範圍内,最經典、最有效、也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
在方格内,把任意排列次序混亂的1-25個數字找出圈上,每次記下時間,找完25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注意力水準就越高。
尋找目标數字時,注意力是需要極度集中的,把這短暫的高強度的集中精力過程反複練習,大腦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會不斷地加強,提高。
我國的飛行員平均時間在6.25秒以内,楊利偉是我國用時最短的,時間為3.04秒。
5.地中海飲食
日本新銳科學作家鈴木祐的這本《征服你的腦中野獸:提高專注力的45個超實用技巧》一書說到:
地中海飲食法是對健康有益的飲食法,它不僅能改善人們的身體狀況,還能提高專注力。
越是能堅持地中海飲食法,大腦功能越能得到改善,工作記憶、持續性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就越能得到提高。
地中海飲食法有三條規則:
①多吃對大腦有益的食物。
②少吃對大腦有害的食物。
③不限制卡路裡。
沒有必要減少飯量,吃飽也沒關系。少吃對大腦有害的食物就可以了,不需要完全不吃。
對大腦有益的食物:
對大腦有害的食物:
媽媽給孩子做飯的時候要盡量遵循地中海飲食,多吃對大腦有益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對大腦有害的食物。
5.跑步提升專注力
跑步也可以提升專注力,并被科學研究證明。
《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證明:
10到40分鐘短暫的鍛煉,就可以改善精神集中度和注意力。
原因是跑步會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還會增加内啡肽和某些激素,這會讓大腦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态。
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
而運動也能讓大腦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是以孩子運動後,他們的記憶力反而會更強一些。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學霸還是運動高手的原因。
《顔氏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意思是:人在幼年的時候,注意力高,容易專心,一旦,長大成人後,精神便容易渙散,難以專心,
是以在幼年時期,接受有關專注力培養的教育,是不容忽視,不容錯過的。
今天分享的5點方法很實用也很簡單,但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點點堅持,一起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