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悄悄到來了,今天後開始放的梢就真正地稱之為秋梢了。伴随秋梢來的,還有這個小小的薊馬。
薊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像鳳梨包沒有鳳梨,老婆餅沒有老婆一樣,薊馬也不是馬,是纓翅目昆蟲的統稱。柑橘是一種抽梢多、花量大、挂果密的常綠果樹,而且種植面積較廣,薊馬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美餐。柑橘上常見的薊馬就有30多種,這裡就不逐一點名了。
薊馬成蟲及危害
薊馬的危害特征
薊馬有趨嫩嗜甜的特性,是以對新梢、花、幼果均可造成危害。現在各地柑橘已經進入了秋梢發生期,又面臨着高溫天氣,要小心秋梢被薊馬為害。
葉片被薊馬為害後呈現蜷縮狀
新梢受害:初期會有失綠黃白色小斑點,随後葉片變薄、葉肉增厚,葉緣變硬,葉片扭曲變形。
老葉受害:中脈兩側出現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葉片向上卷曲變形。
葉片被薊馬為害後
薊馬為害果實後出現花皮
果實受害:薊馬喜歡藏匿,是以萼片或果蒂周圍是主要活動場所,後期的果傷也多集中于此處。别看他蟲體不大,锉吸式口器的造傷能力一流。它在萼片下取食幼果,锉傷幼果果皮,幼果表皮細胞破裂,逐漸失水幹縮,疤痕随果實膨大而擴充,呈現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
薊馬難防治
薊馬雖小,但危害極大,而且難防治。
茶黃薊馬成蟲及若蟲 來源:網絡一是薊馬個體微小,體長一般為1-2毫米,有的種類甚至隻有0.5毫米,隐藏在植物的各部位中,肉眼難以發現,通常是出現症狀後,才會意識到有薊馬為害。
二是薊馬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平時喜歡藏在花内和葉片背面,而卵一般在植物組織中,很難殺死。 三是薊馬的成蟲善飛能跳,可借助外力四處逃竄,是以,薊馬一旦發生,擴散很快,防治困難。 四是薊馬的繁殖期很短,從卵到成蟲僅需14天,世代更替快,容易泛濫成災,又是一個防治難點。五是薊馬經過長時間的藥劑洗禮,對一些藥劑産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難防更要防
柑橘園一是在花期,二是在謝花後幼果期,三是在9-10月秋梢抽發期,即是現在,最容易爆發薊馬蟲害。我們需要提前做好薊馬的防治工作,不要等新梢出現症狀後才來動手。這時候新梢已經扭曲畸形,葉片生長也會受到抑制,再難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這樣秋梢沒保好來年怎麼能豐産。
薊馬為害
①利用薊馬等昆蟲趨藍性的特點,同時結合昆蟲性誘芯誘殺,在薊馬發生初懸挂薊馬藍闆20~30塊/畝,減少危害的種群密度。 ②薊馬有入土化蛹的習性,在薊馬的主要發生期可進行地面覆寫或生草。 ③藥劑防治抓住适期,每批梢剛出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治,一般10-15天一次藥,嚴重時7天一次藥,輪換用藥。擇藥劑的時候要選擇速效性和持效性藥劑互相配合使用,噴藥時全株噴透、噴均勻,如有套種也要一起噴藥防治。
編輯:橘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