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作者:光明網

10月28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除了黃旭華院士,“鋼鐵院士”崔崑、“布衣院士”盧永根等也曾捐出大筆積蓄,支援科研、教育、扶貧等事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緻敬!慷慨背後是無法想象的節儉,崔崑的一件夾克甚至穿了30年。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再捐1100萬,獎金幾乎全部捐獻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10月28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以激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我的捐贈,希望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起到‘種子’的作用,引起社會的響應,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關心、支援科研、教育和科普事業。”黃旭華說。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隐姓埋名,荒島求索,黃旭華和同僚們讓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如今,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已經退役,但年逾九旬的黃旭華仍在“服役”。“從一開始參與研制核潛艇,我就知道這将是一輩子的事業。”

目前,黃旭華院士幾乎已将個人所獲得的各級各類獎項獎金逾2000萬元全部捐獻出來,用于國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業。

96歲院士崔崑:捐款超1000萬元,一件夾克穿30年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華中科技大學96歲高齡的崔崑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多年來,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資助學已超1000萬元,這幾乎是他們畢生全部的積蓄。

2020年7月,老兩口拿出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每人資助6000元。整個捐資沒有儀式,留影照都沒有拍,老人專門叮囑“不要宣傳”。但消息還是在校内傳開,感動了無數人。

截至目前,崔崑夫婦所捐金額超過1000萬元,受益者超過500人次。

崔崑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曾填補國内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1997年,崔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人稱“鋼鐵院士”。2006年,崔崑告别教學與科研工作,81歲的老人自學計算機,花7年時間敲出200多萬字的《鋼的成分、組織與構造》,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介紹特殊鋼的專著。

崔崑夫婦一直住在學校配置設定的院士樓内,沒有買房子,家具看上去也比較老舊。崔崑的一件夾克甚至穿了30年。老人說,國家培育了自己,這不是“捐”而是“還”。他像千錘百煉的特殊鋼,鍛造了自己,報效着國家。

97歲院士王振義:捐出百萬元獎金,放棄專利讓患者吃上救命藥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2020年9月,96歲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面對“獎金準備怎麼配置設定”的提問時,他表示百萬元獎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這已不是老先生第一次捐掉獎金了。

早在2010年,王振義教授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面對500萬元巨額獎金,他毫不猶豫地将450萬元捐給上海交大醫學院,餘下50萬元則分給科研團隊中的年輕人。

王振義院士研究的領域在血液學,他開創性地提出了白血病誘導分化療法。為讓患者都吃得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藥,他主動放棄專利申請,30多年未用救命藥為個人賺取一分錢。在中國,這一盒救命藥隻要290元,還納入了醫保報帳範圍,而在國外,類似抗癌藥的價格高達2萬元以上。

在被問及為什麼不申請專利賺錢,他淡然說:“我們受到的教育,學校裡受到的教育、社會上受到的教育和共産黨的教育都是醫生要将病人放在第一位,不能額外地要錢。”

“布衣院士”盧永根:捐880多萬元積蓄,慷慨背後是無法想象的節儉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2019年8月12日4時41分,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他走了,卻把他能留的全部都留給了我們。

2017年3月,87歲的盧永根院士在夫人徐雪賓教授的攙扶下來到銀行,将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44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

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當時,盧永根已生病住院,為此次捐贈,他特意從醫院來到銀行。

盧永根說:“黨培養了我,将個人财産還給國家,是做最後的貢獻。”

880多萬元從哪裡來?這是夫妻兩人數十年來共同的積蓄,基本都是工資。在盧永根夫婦慷慨捐贈的背後,是無法想象的節儉。

退休後,夫妻倆出行坐公交,吃飯在食堂。平日裡,人們總能見到這位老校長、老院士端着一個半舊飯盒,靜靜地與學生們一起排隊打飯。

院士家中的擺設,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破舊的木沙發、老式電視;鐵架子床鏽迹斑斑,挂帳子用的竹竿,一頭綁着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牆上;幾張還在使用的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

錢七虎院士:捐1600萬元獎金,資助貧困學生長達30餘年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是我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和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創始者,為中國防護工程各個時期的建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防護工程領域取得傑出貢獻的同時,錢七虎院士在公益慈善領域也默默奉獻,資助烈士子女和貧困學生長達30餘年。

2019年,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錢七虎院士主動提出,把此次獲獎的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在昆山成立助學基金,資助更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子女,讓他們有學上、上好學。

他說:“如果一個人追求個人名利,那關注點始終是在個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個人樹立的是基于國家的價值觀,那關注的就是國家、民族和人民。”

2020年2月,錢七虎還分兩次向武漢捐款650萬元。據了解,2019年錢七虎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後,江蘇省給了800萬元的配套獎勵。他把其中100萬元捐出,成立錢七虎獎學金,獎勵年輕科研人員;之後拿出50萬元捐給他的母校上海中學。捐給武漢的650萬元,是獎金中的最後一部分。

劉永坦院士:捐最高科技獎800萬元獎金,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我的團隊、屬于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2020年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教授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于學校電子與資訊學科人才培養。

“雷達看多遠,國防安全就能保多遠。這樣的雷達别的國家已經在研制,中國決不能落下,這就是我要做的事。”劉永坦院士緻力于我國海防科技事業40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的新體制雷達,打造了一支響當當的“雷達鐵軍”,為中國海疆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劉永坦院士1953年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求學,後留校任教。“國家、社會和學校,給了我太多的榮譽。我個人的成長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長期的培養、學校的教育和支援。”他說,設立永瑞基金旨在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四川大學教授劉進:捐出1億元獎勵資金,這筆錢用于家庭是浪費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今年9月2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教授向醫院捐贈1億元,設立規培專項基金,用于激勵住院醫師、帶教師資,提高住院醫師臨床能力,這也是我國首個由個人捐贈設立的專項規培發展基金。

作為我國著名的臨床麻醉學專家,劉進教授已安全和有效地完成近2萬例麻醉,并帶領團隊一直緻力于麻藥相關研究。其團隊研發的“新型骨骼肌松弛藥物”“超長效局麻藥”兩類麻醉新藥,于去年進行了轉化。按照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華西九條”,劉進教授個人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

劉進教授說,我今年65歲,要退休了,有人會說1億元不是個小數目,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财富,但是我和我的家人都認為,這筆錢用于我們家庭去過上更為舒适的退休生活,是一種浪費,而捐贈給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的事業,更具有社會意義,更能展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河南78歲老教授王澤霖:捐款8208萬元,生活簡樸住舊樓

捐款百萬到上億的科學家,慷慨背後都有一顆赤子心

2020年年初,河南農業大學退休教授王澤霖向學校捐款8208萬元引起廣泛關注。這筆捐款全部用來建設高水準的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P3實驗室)。

1984年,王澤霖任職河南農業大學牧醫系,後任河南農業大學禽病研究所所長。35年來,王澤霖的成績有目共睹:3項專利、12個新藥證書、主持建立重大禽病病毒種質資源庫、創立濃縮滅活聯苗研發平台,徹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種重大禽病防疫難題。

據媒體報道,王澤霖和其創辦的禽病研究所累計獲成果轉化費近億元。

盡管如此,王澤霖本人卻異常簡樸,不僅至今仍住在幾十年前建成的舊樓中,在生活中甚至經常被形容為“摳門”,例如能步行就不坐車,能坐公交就絕不叫計程車。

對于近億元的科研轉化資金“裸捐”一事,王澤霖的理由非常簡單:“我已經老了,但是科研事業一定得後繼有人,這些錢隻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價值。”

轉自:長江日報

來源: 人民日報用戶端湖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