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大業方可成大才

【微議人才】

作者:陳娜娅(上海市普陀區衛健委)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集社會各界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出台了一系列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政策措施,使中國從人才資源相對匮乏的國家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第一大國。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從四川大涼山的脫貧前線到湖北武漢的抗疫一線,從京津冀、粵港澳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到哪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指向哪裡,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裡,黨和人民需要的一流人才隊伍就會在哪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事業激勵人才,有大業方可成大才。再優質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地裡也結不出飽滿的果實;再強健的駿馬,被戴上了枷鎖也無法跑得快。當今人才資源的競争,歸根結底是環境的競争,而所有環境要素中最吸引人才的,無疑是幹事創業的大環境。人才與平台的關系,是一種互相成就的加乘關系。正如一流科技人才的培養永遠不可能憑借合并幾所大學、開設幾個專業就能量産,它需要最尖端的實驗室和裝置來支撐,需要最廣泛的技術應用場景來拉動,還需要全社會對科技的熱愛和興趣來延展。隻有更加注重人才個人發展與事業舞台的需求對接,讓人才鍊、産業鍊、技術鍊、資料鍊、資金鍊緊密耦合,建構充分展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配置設定機制,人才紅利才能得到充分釋放,國家建設的大舞台上才會有更多“大家”誕生。

路有多寬,行有多遠;業有多廣,功有多深。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正是因為中國在社會、經濟、政治、科技、藝術等各領域為人才搭建了足夠大、足夠多、足夠寬廣的事業平台,“千裡馬”才能競相奔騰。身處偉大時代,迎向偉大複興,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上司下,人才強國夢想定将照進現實、化繭成蝶。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31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