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羽毛球隊宣布,将退出接下來的三站國際羽聯公開賽,分别是11月16号開始的印尼大師賽、11月23号開始的印尼公開賽、12月1号開始的年終總決賽。雖說由于今年賽事過于密集,也是為了年底的世錦賽保留體力,但這也再一次反映了年終總決賽的尴尬地位。
這項賽事本質上是世界羽聯效仿ATP年終總決賽而創立的賽事,然而世界羽聯沒有認識到一個問題,羽毛球是虛假的“職業化”運動。從獎金來看,同樣是總決賽,羽毛球的總獎金是150萬美元,冠軍獎金更是隻有7萬美元左右,而網球總決賽冠軍的獎金超過300萬美元。

是以說,如今幾個羽毛球強國,中國、印尼、丹麥、日本等國,他們的球員在參加各項比賽,哪怕拿到冠軍,也不足以支付訓練、醫療所需的費用,他們的收入來源更多是國内的各級獎金和代言費用,羽毛球頂級球員中,真正走職業道路,即依靠獎金養活團隊和自己的,隻有西班牙選手馬林。
是以年終總決賽這樣的比賽,無法真正做到吸引最頂尖的球員參加,比起這一點微不足道的獎金,頂級運動員更傾向于“世界冠軍”的榮譽,這也是如今羽毛球推廣的困局。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羽毛球總決賽本身也是多次變革,2008年以來進入新時期,2018年開始又改為世界羽聯巡回賽總決賽,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2008年以來總決賽的曆屆冠軍。
李宗偉:2008-2010、2013
李宗偉堪稱公開賽之王,曾經創造過單賽季十冠的記錄,他也是年終總決賽曆史上奪冠次數最多的球員,共4次奪魁,不過李宗偉這樣的球員,整個職業生涯沒有一個世界冠軍頭銜,也是讓人唏噓。
安塞龍:2016、2017、2020
安塞龍在步入巅峰期後三次奪得總決賽冠軍,按照他現在的狀态,今年的年終總決賽機會也很大,能否追平李宗偉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谌龍:2012、2014
其實很多人不了解,谌龍也堪稱李宗偉殺手,除了世錦賽奧運會決賽三連殺李宗偉,2014年的總決賽上,他正是擊敗了李宗偉後登頂世界排名第一。而谌龍在之後幾年的總決賽中,多次因傷退出比賽,未能再續輝煌。
桃田賢鬥:2015、2019
桃田賢鬥在2018和2019年在國際羽壇的統治力堪稱恐怖,尤其是2019年,單賽季11個冠軍,打破了李宗偉10冠的記錄,也是第一個積分突破11萬分的男單選手。
石宇奇:2018
那一年的石宇奇是讓人看到國羽男單未來希望的,他在總決賽上擊敗了無敵的桃田賢鬥,問鼎總決賽冠軍。也希望他能盡快從陰霾和傷病中走出來,重回巅峰。
林丹:2011
我想說一句話,“如果一項賽事中,林丹奪冠次數不是1983年以來最多的,那麼這項賽事肯定不重要。”林丹雖然職業生涯僅僅奪得過一次總決賽冠軍,但他職業生涯其實也就隻參加了這一次總決賽。畢竟需要公開賽總積分前八才能參加,林丹這種除了世界大賽巴不得什麼比賽都不打的球員,自然很難有資格參加,就算能打也有各種理由退出。羽毛球項目的goat尚且對這項賽事不熱衷,總決賽的尴尬處境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