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袁紹是如何敗給曹操的“豪強不滅,家國不興”【解析】一、材料背景二、袁尚的大敗局

【材料】《資治通鑒》漢紀 孝獻皇帝 建安九年 公元204年

又辟崔琰為别駕,操謂琰曰:“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衆,故為大州也。

琰對曰:“今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幹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操改容謝之。

【譯文】曹操又延聘崔琰為别駕,對他說:“昨天查核冀州戶籍,發現可以征兵三十萬,天下第一州果然名不虛傳。”

崔琰回答說:“如今天下分崩離析,袁家兄弟自相殘殺,冀州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死屍遍布原野而無人掩埋。

今朝廷大軍進駐冀州,未聞慰問民間疾苦,拯救百姓的舉動,反而先計算甲兵數量,唯獨将此放在首位,這怎麼能符合敝州百姓對您的期望!”

曹操聞言色變,向崔琰表示歉意。

這篇材料講的是曹操擊敗袁尚以後的情景,五月,曹操清掃周圍據點,斷絕上黨、邯鄲方向的支援,随即開鑿壕溝圍審配于邺城。

七月,袁尚自青州回援審配,派人入城溝通作戰計劃,約定于某夜同時舉火為号,邺城内外同時夾擊曹操。

曹操背腹受敵,便依憑地利和兵力優勢雙面禦敵,先敗審配,再敗袁尚,袁尚敗走被曹操包圍,突圍,再次被包圍,部下大将舉衆投降。

袁尚敗逃中山,準備去幽州找袁熙,曹操盡收其辎重,以繳獲的袁尚印绶等信物出示城中。

城中知援兵斷絕,大沮,内變,審配的侄子審榮夜開城門迎曹操,曹操入邺城,殺審配,祭袁紹墓,痛哭流涕,撫慰袁紹的妻子劉氏,退還袁家的金銀财寶,并加賜绫羅綢緞,發生活費。

對,就是之前矯诏立袁尚的那個劉氏,要是沒有她助攻就沒有袁家兄弟争位自相殘殺,曹操沒她助攻還真不能這麼快攻破河北。

随即,曹操回師許下,向天子獻捷,獻帝诏書,以曹操為冀州牧,曹操為表示謙虛不專權,交還兖州牧印绶。

其實這隻是一個形勢而已,曹操當不當兖州牧,并不很影響他在兖州的權威,隻要兖州各個關鍵崗位都是他的人就行了。

曹操美滋滋的前往邺城上任,于是便拿出冀州魚鱗冊出來看,一算發現冀州竟能征兵三十萬,于是忍不住大喜,對新任命的冀州别駕崔琰感歎了起來,這便有了材料中的情景。

看到這篇材料的時候,不光曹操感慨,我也很是感慨,曹操感慨的是冀州竟還能征召三十萬大軍,何愁不能平天下;

我感慨的是冀州竟還能征召三十萬大軍,袁本初父子,凄凄慘慘戚戚,怎一個慘字了得。慘,太慘了,我竟有點同情袁本初父子,好似崇祯。

邺城失陷,袁尚敗亡,曹操占領河北後一清查,冀州竟能征召出三十萬甲兵,這是什麼概念?我直接貼原文吧:

秋,七月,尚将兵萬馀人還救邺;操曰:“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

袁尚失敗前夕,不過才領兵萬人救援邺城,曹操說要是袁尚從大路來就不跟他打,要是走西山小路來就幹他。

曹操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看袁尚帶多少兵來,畢竟冀州豪強實力難測,有多少人願意投資袁尚曹操也沒底。

如果支援袁尚的多,袁尚帶的來的人多,必然走大路,是以曹操說要讓;反之,如果袁尚走小路來,就說明心虛,因為兵少,是以要不客氣的打。

果然袁尚走小路偷偷摸摸的來支援邺城,結果曹操看出了袁尚底氣不足,因而兩面迎敵,兩面獲勝。

這個袁尚真可憐,像條狗,明明自己地盤上有三十萬甲兵可以征召,卻征召不到,生死存亡的關頭隻能帶一萬多人從青州支援審配。

這說明什麼?

袁尚無權啊,使喚不動這些冀州豪強,袁尚缺乏基層控制力啊,就好像明明看見銀行卡裡有錢卻取不出來,隻能帶一萬多本錢匆忙的跟曹操坐上同一張牌桌,結果一個梭哈就輸沒了。。。

袁紹以寬政得衆心,結果怎麼樣,曹操圍困邺城大半年,冀州既然有三十萬甲兵的戰争潛力,竟無人勤王,無人來救邺城,你說,袁家得的哪門子民心?

是以我說豪強這個東西,是要常态化打擊的,這東西一旦做大了是會噬主的,比如說袁家,就是被豪強給坑慘了。

袁家新家主袁尚帶一萬多人支援邺城的尴尬場面,說好聽點叫支援,說難聽點就是博奇迹,說白了就是去送。

倘若袁家的政權,掌握的是一個平民化的冀州,直接由政府統治到個體,何至于有實力使不出?何至于邺城敗北?

退一萬步說哪怕冀州單個豪強的勢力稍微小一點,豪強多一點,碎片化一點,君主的話語權多一點,也不至于明明有三十萬甲兵,卻隻能帶着一萬兵去救援邺城。

是以我說,不打擊豪強,國家就沒法強盛,不信請看袁尚,明明冀州有三十萬兵力,他就是提不出來。

這是冀州豪強過度截留了人口的後遺症罷了,人口對于宗族豪強的依附程度,遠大于政府,宗法大于國法,這樣的冀州,怎麼能有力氣?

這也是曹操聞言色變的原因,崔琰是什麼出身?是後世被唐高宗嫌棄的五姓七望,聽清河崔琰說話這麼硬氣,曹操殺心已起,因為他不想做第二個袁尚。

但經曆了兖州叛亂的事情以後,曹操也越發成熟來了,政治就是妥協,眼下的情況,完全不和豪強合作是行不通的。

是以隻能捏着鼻子,改容謝之,一方面和崔琰聯姻,利用崔琰在河北的影響力更好的掌控河北。

但豪強不滅,家國不興,另一方面,曹操對崔琰的殺心已經埋在了心裡,這就是崔琰沒有好下場的主要原因,利用完就被殺了。

三國:袁紹是如何敗給曹操的“豪強不滅,家國不興”【解析】一、材料背景二、袁尚的大敗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