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質調查院近日邀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7個機關的30多名專家在延安開展陝北恐龍足迹化石考察與鑒定工作,新發現8處重要的恐龍足迹化石,其中,在甘泉縣發現的獸腳類足迹最長為60.5厘米,是國内已知最大的獸腳類足迹。

此次專家們在甘泉縣發現的恐龍足迹化石,組合類型多樣,其中,獸腳類足迹最長為60.5cm,是中國已知最大的獸腳類足迹,最小的長度不足3cm,是中國已知最小獸腳類足迹之一;蜥腳類足迹為陝西省首次記錄;龜鼈類足迹在亞洲地區的侏羅系鮮有發現;恐龍、鳄類和龜鼈類共生遺迹在國内極其罕見。在甘泉縣洛家溝、封家灣發現的恐龍足迹化石價值等級屬特進階,個别化石還儲存有極其罕見的恐龍足部皮膚紋理印痕。
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 李建軍
化石儲存的精美程度在全國甚至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是以,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說都看到指紋了。延安發現的這些足迹,實際上是恐龍是踩在泥岩上面,最後由沙岩填充形成的膜。泥岩很細,就能儲存出特别精美的表面痕迹。這次在延安的發現實際上是填補了陝西的一個空白,在地質曆史上也是填補了侏羅紀中期的這段空白。
據了解,我省是國内少數幾個化石類型較為齊全的地區之一,自1929年在陝北神木發現我國第一枚恐龍足迹化石以來,又相繼在榆林、商洛等地發現了恐龍足迹化石。其中,陝北作為我國恐龍足迹化石産地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發現的恐龍足迹化石具有地理和地層分布廣、組合形态多樣、科學研究價值大等特點。據省地質調查院勘測發現,目前,陝北地區恐龍足迹化石産地達15處,占全省已發現的79%,其中榆林市8處、延安市7處。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教授級進階工程師 李榮社
我們很有信心将來在陝北地區找到恐龍的大骨骼化石,因為我們這次發現的足迹隻是冰山一角,值得研究、可做工作還是大量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王訓練
我們研究古生物,除了再現整個生物的演化過程以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從整個生物演化曆程中,啟示我們人類要做兩個事情,第一必須保護環境,第二必須和其它生物和諧相處。
來源:起點新聞App
記者:張柏棟 況元媛 劉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