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是盛夏的最後輝煌
在古代,在酷暑的天氣裡
人們會穿一種來自雷州葛布做成的衣裳
也俗稱“夏布”

▲明葛紗道袍
雷州葛布在東漢時期
被列為貢品進貢皇室
那時擁有一套雷州葛布做成的衣裳
是擁有崇高社會地位的象征
現在,雷州葛布制作技藝
已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跟着釋出君一起看看
如何制作雷州葛布
▼
冬日麑裘,夏日葛布
01
雷州半島古代森林茂密,可供衣料的植物纖維甚多。特别盛産各種藤本植物,為多年生蔓草,也叫葛藤和葛麻,其纖維制成的織物叫葛布,舊時是與香雲紗齊名的珍貴布料。
▲從業人員正在采葛。
據文獻記載,商周時代,雷州先民已學會了制衣技術,當地盛産葛布,精細紡織出的葛布,品質上勝過綢緞,薄如蟬翼,重量僅有數铢。此布薄爽涼快,宜為夏衣。
雷州葛布“百錢一尺”
曾為皇室貢品
02
在東漢時期,雷州的葛布已經全國聞名,雷州葛布“百錢一尺,細滑而堅,顔色若象血牙。……故今雷葛盛行天下”,中原皇室不斷派人索取。雷州葛布也曾随古瓷器及工藝品,沿海上絲綢之路,遠銷異國他鄉。
▲雷州葛布。
到了明清兩代,雷州半島葛布生産、貿易發達。各鄉、社生産的葛布彙集雷城,通過雷州港對外輸出。雷州是當時中國葛布生産基地。雷州葛布在古代是最時尚的用品,也是最珍貴的禮品。
在清代,各省總督或巡撫每年在重大節日或年終都要進獻方物給皇帝。廣東巡撫端陽節進貢的禮品中,就有雷州葛布五十匹。
“消失”了的雷州葛布
03
擁有悠長曆史,曾經響當當的雷州葛布,為什麼現在已銷聲匿迹了呢?
其原因歸為,民國以後,受到絲、綿紡織工業的沖擊,加上自身生産工藝工序繁多,生産效率低下,成本高等因素,雷州葛布的生産幾乎全部停止。
▲紡造雷州葛布的原材料——葛絲。
雷州葛布的織造藝人已經耄耋之年,無法進行采葛、紡織,導緻出現了雷州葛布織造藝人嚴重的斷層。此後,雷葛逐漸淡出曆史舞台。
雷州葛布再“活起來”
04
足榮村手作博物館——全國最大的鄉村手作博物館裡,可以看到雷州葛布的身影。
據足榮村手作博物館從業人員 熊小姐介紹:
在2019年,雷州葛布已申請湛江非遺成功。雷州葛布工序超過十項,有采葛、破葛、浸葛、剝葛、煮葛、洗葛、撕葛取絲、接葛絲以及繞經線、拉經線、穿扣、收線、刷線、做穗、織布等。
▲雷州葛布紡造。
雷州葛布的染織原料主要以天然植物染料為主,主要有通過黃枝的果實染出的金黃色;粒淡子(當地叫法)果實染織成的深紅色,藍色選用青黛,褐色用榔。
由于雷州葛布織造的工序繁瑣,目前全程隻能手工制作,還沒有機器能替代任何一個環節。
再加上懂得織造藝人甚少,為了雷州葛布的傳承和發展,我們特地在足榮村手作博物館進行展出,不僅想要讓更多人知道雷州葛布,同時市民也可以現場體驗織造工藝,對雷州葛布了解更多。
▲在茂德公大觀園裡展示的雷州葛布。
曾是皇室貢品的雷州葛衣
到如今知曉的人不多
往後不僅希望越來越多人知曉
還要把雷州葛衣的技藝傳承
讓湛江的傳統技藝“活起來”
來源:湛江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