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舍摯友,琴書泰鬥,馬未都一句話道破“關曉彤靠爺爺爆紅”玄機

作者:蟋蟀文史

關曉彤作為如今内地新生代的四小花旦之一,其自身的表演實力受到大家的認可,更因為她自身的親和力,被大家冠以“國民閨女”的稱号。

在關曉彤四歲半的時候就首次出演了電視劇,之後更是片約不斷,影視資源好到讓人眼紅。在最近的一檔節目裡,馬未都說出了這其中的緣由。

馬未都在節目裡講到了在抗美援朝戰争期間,全國人民因為感受到了解放後生活的巨大變化,許多人帶着滿腔熱情積極投入到參軍入伍的隊伍中。

而文藝工作者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那就是參加當時的文工團,給前線給将士們帶去慰問演出,這其中就有關曉彤的爺爺,而這也讓我們了解到了關曉彤家世背景的深厚。

老舍摯友,琴書泰鬥,馬未都一句話道破“關曉彤靠爺爺爆紅”玄機

其實,不光是關曉彤的爺爺,關曉彤的父母也是在演藝圈裡小有名氣的人物。關曉彤的父親名叫關少曾,雖然沒有關曉彤的名氣大,但是也是一位很有實力的影視演員。

曾經參演過《傾城之戀》,《妻子的謊言》等多部電視劇,而且他的父親和六小齡童的私交甚好。

關曉彤的母親也是一位話劇演員,隻是在生育了孩子後,她的母親就漸漸地淡出了演藝圈,開始回歸家庭相夫教子了。

但是和關曉彤的爺爺相比,關曉彤的父母還是名氣差了些。關曉彤的爺爺名叫關學曾,被譽為北京琴書宗師,是北京琴書的創始人,由于在抗美援朝時期有過到前線去慰問演出的經曆,關曉彤的爺爺關學曾在當時的文藝圈裡人脈頗深。

要知道能在當時和關曉彤的爺爺一起去前線慰問演出的,都是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文藝工作者,有被譽為山東快書宗師的高元鈞,有在當時的天津大受歡迎的魔術昆仲陳亞南和陳亞華,有評書大師連闊如,還有相聲演員侯寶林。

關學曾不僅在文藝圈裡人脈廣,自己也曾擔任過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以及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而童星出身的關曉彤之是以能在演藝道路上越走越順,一方面固然和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而另一方面他爺爺這樣的身份和職位也為關曉彤在娛樂圈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由于關曉彤是地道地道的滿族人,再加上她家雄厚的背景,是以關曉彤也有着“京城格格”的稱号。關學曾原名叫關士清,出師後取藝名“學曾”。

1922年出生,在他出生的時候家境已經開始敗落,為了謀生關學曾從小就在外面買東西,因為沉迷當時的“五音大鼓”,是以在十四歲的時候關學曾師從常德山,進行單琴大鼓的學習。

盡管關學曾進行了單琴大鼓的學習,但是他的生活依舊很艱苦,14歲時關學曾便開始登台進行演出,還四處趕廟會、站地攤兒、上電台,什麼活都幹。

老舍摯友,琴書泰鬥,馬未都一句話道破“關曉彤靠爺爺爆紅”玄機

艱苦的生活并沒有讓關學曾放棄對單琴大鼓的學習,不僅如此他還被認為是天生學琴書的材料,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關學曾的技藝也越來越成熟,他也逐漸摸索出了一種“說似唱,唱似說”的表演風格,而這種風格也因為自身質樸自然的特點深受聽衆喜歡。

在一次關學曾表演的時候,一個聽衆因為非常喜歡關學曾所表演的琴書,将一塊刻有“琴書泰鬥”的匾送給了他,要知道那一年關學曾隻有二十多歲。

早已聲名在外的關學曾沒有自滿,而是潛心鑽研,不斷改進,關學曾把原本比較單調的“五音大鼓”和“單琴大鼓”不斷發展、豐富。

關學曾因為接觸過全國各地的琴書表演,知道每個地方的琴書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這就給了關學曾啟示,那既然自己表演的是具有北京特色的琴書,有着純正的京腔京韻,算得上是純粹的“北京特産”,那為什麼不叫“北京琴書”呢?

是以在一次表演時,關學曾就正式打出了“北京琴書”的招牌。

關學曾深愛着琴書這種藝術形式,可以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北京琴書”。關學曾在北京曲藝團工作了40年,在這期間他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走到哪兒,寫到哪兒,唱到哪兒。

是以關學曾從來不講排場,對于表演場地也從不挑剔,經常時拉鼓就能唱。戰士戰鬥的戰場上,勞工幹活的工地裡,還有農民耕種的田地間都能看到關學曾的身影。

據說在老舍茶館剛開張的時候,作為老舍朋友的關學曾要為老舍捧場,于是便找上幾個曲藝界的老朋友到老舍茶館去表演,有人不願意去,關學曾便表示說,在茶館進行表演,進行演唱,就是為了讓民族文化能夠占領舞台,這也算得上是為弘揚民族文化作了點實事。

在1988年時,關學曾被選為當時北京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在這期間,他大力推動曲藝事業發展,積極推動文藝下鄉,組織文藝工作者去鄉村進行文藝表演。不僅如此,關學曾還開展了曲藝進校園的活動,讓北大和清華學子也能接觸到曲藝表演。

為了順應改革開發後,人們生活節奏變快的趨勢,關學曾提出了“5分鐘藝術”的理念,加強對小段的研究以符合觀衆的口味,其中他創作的作品《長壽村》還被選入了中學課本。

老舍摯友,琴書泰鬥,馬未都一句話道破“關曉彤靠爺爺爆紅”玄機

在退休之後,關學曾還是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曲藝事業,盡管身體欠佳,他還是堅持創作創新,堅持上台表演。

盡管關學曾在曲藝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關學曾卻一直以一種謙虛親和的姿态出現在世人面前,從不驕傲自滿。

2006年8月關學曾榮膺“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和北京“德藝雙馨楷模”稱号。一個月後,關學曾于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因為在改革開放後對琴書表演的改進,相聲演員李金鬥評價關學曾為:曲藝界最與時俱進的人。對于藝術的改進和創新隻是他所做出的諸多貢獻中的一個。

他的文藝下鄉,曲藝進校園更是讓民族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關曉彤出生在這樣一個文藝世家,從小便耳濡目染,之後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也就不足為奇了。

END

我是吃羊文史,想帶你穿越5000年,領略中外文明。想要解鎖後續精彩内容,趕快點贊關注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