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離不隔愛 溫暖一直在——吳昕遙的隔離日志

作者:大美青海雲
隔離不隔愛 溫暖一直在——吳昕遙的隔離日志

集中隔離結束時,吳昕遙拍攝的醫護人員。圖檔由吳昕遙提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第一次坐救護車

吳昕遙人生第一次坐救護車,是因為集中隔離。

10月19日早,負責西甯機場貴賓室安檢工作的吳昕遙,被通知就地隔離。下午,她和17名同僚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坐上了救護車。

10月15日,一名來自貴州遵義的旅客從西甯機場乘機出發,10月18日被确診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吳昕遙和17名同僚屬于密接人員。

就這樣,一群人被轉移到西甯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中醫院發熱門診,當晚做了一次核酸檢測。

父親也被隔離

10月20日一早,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所有人都是陰性。看着檢測單,吳昕遙稍微松了一口氣。醫護人員告訴她,要轉移至隔離點。她和同僚們再次坐上救護車,被送至集中隔離點。

一人一間房,醫護人員為大家配發了溫度計和消毒片,用于記錄一日三次體溫資料和為馬桶消毒。調整好心态,吳昕遙開始“隔離生活”。

夜裡,她接到社群從業人員的電話,詢問她接觸過哪些人員。前一天下雪,父親送她上班,于是父親也被連夜轉移到西甯市一處集中隔離點,隔離7天。母親居家隔離。

去集中隔離點途中,同行的救護車上,同僚的姐姐關切地對吳昕遙的父親說,如果有什麼事聯系不上吳昕遙,可以打電話給她。吳昕遙知道後,心裡暖暖的。

适應隔離生活

10月21日清晨,吳昕遙起床後,收拾房間,親人送來一些生活必需品、換洗衣物和床單。

隔離點飯店不大,沒有窗簾。醫護人員為友善消毒把窗簾卸掉了,透過窗戶可以看見一片黃土地和低低的房頂,遠處是電線杆和藍天。她用醫護人員提供的一次性床單做了一副窗簾。

新聞裡說,海東市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病例,平安區全員做核酸檢測,每個人積極響應政府号召,全力配合。她默默祈禱,願疫情早點過去,願城市盡快重制活力。

10月22日,她适應了隔離生活,不再焦躁。上午,“蒙面天使”來敲門,溫柔地提醒:“該量體溫啦,有垃圾的都把垃圾放在門口,要按時吃飯。”她抓住機會和“蒙面天使”絮叨幾句,他們是唯一可以滿足她唠嗑需求的人。

“蒙面天使”總是在消毒、清理垃圾、送飯。飯店裡沒有電梯,從一樓到四樓,他們穿着防護服,穿梭在樓梯、走廊間,雖看不見他們的模樣,但從他們眼睛周圍滲出的汗珠和走動時防護服發出的摩擦聲,吳昕遙能感受到他們的辛苦,她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想念母親

吳昕遙擔心同樣被隔離的家人,又不忍打擾。

10月23日,跟她一同隔離的兩名同僚在微信群裡聊天,總會提及孩子。她們的孩子4歲左右,隔離阻擋不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思念。

一名同僚說:“我還是很擔心集中隔離點的孩子,昊昊才4歲多,真怕他會哭鬧。我本來想打視訊問問家人的隔離情況,又擔心一家人晚上沒睡好,生怕打擾。沒過一會兒,老公就打視訊電話過來,給我看在搭積木的孩子,告訴我父母正在吃早餐,讓我安心了很多。”

一名同僚說:“我剛剛和孩子視訊,孩子可愛的臉龐和無邪的笑容,讓我想立馬飛到她身邊。她每天都會說‘媽媽,快點回來吧’,聽着她的聲音,我眼眶瞬間濕潤,立馬把頭扭到一邊,悄悄抹掉眼淚。真的好想她,想念把她抱在懷裡的滿足感,再摸摸她的頭,看着她水汪汪的眼睛,逗逗她,而現在這些都好奢侈。”

吳昕遙想母親了,也想被母親念着、護着。“在隔離點一定要好好吃飯,少玩手機,多運動。”此刻,母親的唠叨聽起來那麼動聽。

“家人”的關心

10月24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二人民醫院醫護人員與隔離點飯店的老闆協商,終于“請”走了每日在樓下打鳴的大公雞。少了大公雞的清晨,吳昕遙覺得時間竟過得有點慢。

10月25日,青海機場公司派人送來了好多食物,公司黨群部李曉芹聯系吳昕遙,了解大家的隔離情況,問大家有何需求。同僚們在微信群裡訴說自己的需求和委屈,李曉芹安慰大家,為大家加油打氣,鼓勵大家安心隔離。他們被隔離的家人們也收到了公司的關懷和問候。

10月26日,一覺醒來,吳昕遙被窗外的雪景吸引了。她把手伸出窗外,努力接住掉落下來的雪花。欣賞雪景之時,她接到了公司的電話,囑咐他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規律的作息,同僚們很想念他們,盼着大家早日“回家”。“回家”後,大家還要一起并肩作戰!

集中隔離結束

10月29日,父親已解除隔離,吳昕遙開心極了。又一次核酸檢測後,她哭得像個淚人,可一想到集中隔離的日子就要結束了,她又笑了。

解除集中隔離那天,公司派機場大巴來接大家,又給他們捎來了很多好吃的。集中隔離結束後是居家隔離,上司說:“這些日子大家辛苦了,我們期待你們的歸來。不友善獨自居家隔離的同僚們,就在機場隔離點隔離,我們為你們準備了新的床單、被褥及生活用品,放心住吧。”

如今,吳昕遙已開啟居家隔離模式。回想集中隔離的日子,雖然每天都被困在一個固定的空間裡,但身邊出現的都是可愛的人,她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感謝公司上司和同僚們的關心。

無以為報,唯有努力工作。她迫切想回到工作崗位,勝利就在前方,加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