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作者:清幽君J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動漫行業一直在發展,我們接觸到的經典動漫形象,也是随着作畫的進步逐漸發展而來。

米老鼠作為經典的動漫形象,它不僅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在動畫史中,它也有着别樣的意義。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本文筆者将盤點從1928年開始,盤點米老鼠的進化之路。

注意,其中并不包括3D。

首先放一張米奇動漫形象的前身,幸運兔奧斯瓦爾德( Oswald the Lucky Rabbit )。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個卡通角色,已經被迪士尼遺忘了。

但是正因為它,才有了後面的米奇。

1928年:《米老鼠:瘋狂的飛機》(《Micky Mouse: Plane Crazy》)

原畫:Ub Iwerks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米老鼠:瘋狂的飛機》是米奇系列的第一部動畫(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默片,上映于1928年5月。

相比較同年上映的《蒸汽船威利》,它并不出名。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部片子在上映之初隻是小規模試映,且并沒有公開發行(1929年3月才發行)。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直到後來的《蒸汽船威利》大獲成功之後,這部作品才作為第三部作品,随着米奇系列的第二部《飛奔的高喬人》和第四部《谷倉舞》一并發行。

1928年:《蒸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

原畫:Ub lwerks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蒸汽船威利》上映于1928年11月,是真正标志着米老鼠形象正式誕生的一部動畫,是以,它通常也被認為是米奇系列動畫的第一部。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與此同時,這部動畫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有聲動畫,在動畫史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1928年:《飛奔的高喬人》(《The Gallopin’ Gaucho》)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飛奔的高喬人》(第二部)上映于1928年12月。

在這一部作品中,米奇系列中的經典角色,惡棍皮特首次出現。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海報中感受不到,動畫中的畫風是比較驚悚的。

1929年:《谷倉舞》(《The Barn Dance》)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又名《谷倉跳舞》(第四部),上映時間在1929年3月。

或許是因為上映時間很近的關系,這一部作品的海報除了名字,與《飛奔的高喬人》一模一樣。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一步米妮的腳都快要給踩斷了。

放在童年估計又是陰影系列。

1929年:《奧普裡之屋》(《he Opry House》)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又名《鄉村劇場》、《奧普瑞劇場》(第五部),同樣上映于1929年3月,隻是這一次,米老鼠的形象有了”“大幅”調整。

它的手上第一次戴上了白手套,而從此之後,這個手套再也沒有摘下過。

1929年:《當貓不在家》(《When the Cat's Away》)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又名《當貓離開》(第六部),上映于1929年4月。

這一集米奇他們溜進湯姆的家,載歌載舞,十分猖狂。

1929年:《耕農小子》(《The Plowboy》)

原畫:Burt Gillett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耕農小子》(第七部)上映于1929年6月,賀拉斯在本片首次登場。

1929年:《爵士愚人》(《 The Jazz Fool 》)

原畫:Ben Sharpsteen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又名《米奇歌舞團》(第八部),上映于1929年7月。

1929年:《嘉年華小子》(《The Karnival Kid 》

原畫:Norm Ferguson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又名《嘉年華小孩》(第九部),在這部影片中,米奇說出了它自誕生以來的第一個單詞“Hot Dog(熱狗)”。

1930年:《消防員》(《 The Fire Fighters》)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又名《動物消防隊》(第十部)上映于1930年6月。

米奇系列的前十部,筆者将其視為典型單拎了出來,接下來的内容,便專注于米奇動漫形象的發展。

1935年,為了順應時代的變化,這一年2月上映的《米老鼠的音樂會 》(《The Band Concert》)中,米奇首次穿上了彩色的衣服。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部短片,奠定了米奇在劇場版中的紅黃主色調服裝形象。

到了1939年7月上映的《訓示獵犬》(《 The Pointer 》),米奇的形象再一次被微調。

臉型肉眼可見地圓潤、眼睛也不再是一片烏漆嘛黑。

這樣“手腳膨脹”的米奇已經與現在大家熟悉的米老鼠形象越來越接近。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而本部之後,在1940年上映的《幻想曲:魔法師學徒Walt Disneys Fantasia》,則是米奇轉型成功的代表作,正是因為這部動畫,才讓米老鼠逐漸走向了巅峰。

後來,米奇的魔法師形象也成為了迪士尼在全球各地的标志。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1947年的《米奇與魔豆》是迪士尼本人,最後一次為米奇配音。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樣的畫風一直維持到1955年的《米老鼠俱樂部》。

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1983年,這期間再也沒有一部米奇系列電影上映。

原因是創作者華特·迪士尼想要尋求改變,于是下定了息影的決心。

而當米奇再次與我們見面,也就是1983年的《米奇的聖誕頌歌 Mickey's Christmas Carol 》上映時,導演已經換成了伯尼·馬丁森。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時候米奇的動漫形象并沒有迎來太大的改變,但是畫質顯著提高。

後期米奇的形象便已經十分固定了。

筆者這裡就單獨拎出來一些與衆不同的。

比如1995年上映的《飛奔的大腦》。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這是米奇第一次“自毀形象”、面目猙獰。

2010年早期的奧斯瓦爾德,也就是米奇的前身幸運兔出現在了遊戲中;

到了2013年上映的《小馬快跑》中,塵封了84年的奧斯瓦爾德重回迪士尼大銀幕。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海報是不是有點複古那味兒了。

這一年不僅是“幸運兔的複活”,就連米老鼠的動漫形象也重回了經典。

《米奇2013》又名《米奇歡樂多》,其中的米奇便是以十分複古的形象出現。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

不過也不能說是完全複古。

在回顧經典的同時,還讓米奇減了一波肥。

米老鼠是一個時代,就像它的創造者說的那樣。

“我隻希望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是由一隻老鼠開始的。”

迪士尼的輝煌是從米老鼠開始的;有聲動畫也同樣是從米老鼠開始的。

或許在以後,米老鼠不會再陪伴大家的童年,就像是曾經的幸運兔一樣,成為了曆史與經典,卻不會再是潮流。

但是,所有愛過它的人,所有醉心于動漫動畫的人,都不會忘記。

“這是由一隻老鼠開始的。”

1928-2013,米老鼠的顔值變化,先戴手套再變胖,最後減肥變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