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征将軍,包含了征東将軍、征西将軍、征南将軍、征北将軍。漢朝時期,四征将軍屬于雜号将軍的範圍,也即一開始的地位不是太高。但是,曹操建立曹魏後,提升了四征将軍的地位,促使其僅次于大将軍、骠騎将軍、車騎将軍等官職。其中,就曹魏的征西将軍來說,執掌了西線地區的兵馬,并承擔了防禦蜀漢的重任。在曹魏曆史上,一共有八位征西将軍。

第一位征西将軍是夏侯淵
早在東漢末年,夏侯淵就跟随曹操起兵了。建安初年(196年),遷為陳留太守、後又遷颍川太守。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與袁紹戰于官渡,以夏侯淵行督軍校尉職。十月,袁紹敗,夏侯淵督運兖州、豫州、徐州軍糧,當時軍中糧乏,夏侯淵及時運輸補給,軍勢遂得以重振。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傳回邺城。夏侯淵行護軍将軍職,督朱靈、路招等駐長安,擊破聚衆數千據五關道口作亂的南山賊劉雄(又作劉雄鳴),收降其部,劉雄逃奔漢中。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張魯,奪取了漢中之地。當然,曹操也不可能一直留在漢中。于是,他冊封夏侯淵為征西将軍,進而鎮守漢中、關中等地。
衆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這促使劉備不會放棄對漢中的争奪。公元217年,劉備正式發動了漢中之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軍至陽平關,夏侯淵率張郃、徐晃等将與其相拒,以徐晃破陳式、張郃駐廣石,劉備攻而不克,雙方相持至第二年。公元219年,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同年,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
第二位征西将軍是張郃
張郃出自冀州之地,原本是冀州牧韓馥的部下。公元191年,袁紹奪取冀州後,張郃開始跟随袁紹。不過,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後,張郃臨陣倒戈,歸降了曹操。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張魯,抵達陳倉,準備從武都郡進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擋住道路,曹操派張郃率領大軍讨伐梁興和氐族首領窦茂所部。不久從散關入漢中,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同年十一月,張魯投降,漢中平定。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張郃跟随曹真前去迎敵。在街亭之戰中,張郃擊敗了馬谡,迫使諸葛亮無功而返。于是,魏明帝曹叡冊封張郃為征西車騎将軍。但是,公元231年,司馬懿要求張郃追擊蜀漢大軍,因為遭到了埋伏,張郃丢掉了性命。
第三位征西将軍是趙俨
趙俨出生于東漢靈帝建甯年間。自小熟讀經史,養成了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練達的性格。年屆弱冠,就稱譽鄉裡。與陽翟辛毗、許昌陳群、定陵杜襲并稱颍川四大名士。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趙俨二十七歲,帶着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漢獻帝,任命趙俨為朗陵(今河南确山南)縣的縣令。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荊州,派趙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為都督護軍,監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後又擔任丞相主簿,調任扶風太守。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趙俨曾協助曹仁抵擋關羽。公元240年,趙俨被冊封為征西将軍,執掌曹魏在雍涼地區的兵馬。公元245年,趙俨去世。
第四位征西将軍是夏侯玄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國志》等作太初),沛國谯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文學家,征南大将軍夏侯尚之子,大将軍曹爽的表弟。夏侯少有名望,儀表出衆,時人稱為“朗朗如日月之入懷”。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年),襲封昌陵鄉侯。魏明帝時,曆任散騎黃門侍郎、羽林監。公元239年,曹芳繼位後,拜散騎常侍、中護軍等官職。
後來,大将軍曹爽任命夏侯玄為征西将軍,進而幫助自己控制曹魏西線地區的兵馬。公元244年,夏侯玄和曹爽一起進攻蜀漢的漢中之地,結果吃到了敗仗,這損害了他們在曹魏将士中的威望。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值得注意的是,手握重兵的夏侯玄沒有反擊司馬懿,而是回到了洛陽。公元254年,司馬師除掉了夏侯玄。
第五位征西将軍是郭淮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後,冊封郭淮為雍州刺史。自公元249年,夏侯玄被調走後,郭淮接替了征西将軍這一官職。公元250年,郭淮被晉升為車騎将軍。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對于郭淮來說,長期鎮守曹魏的西線地區,和諸葛亮、姜維多次交手。并且,郭淮可以說是司馬懿的心腹,這也是高平陵之變爆發後,夏侯玄無法起兵反抗司馬懿的原因之一。
第六位征西将軍是陳泰
陳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将,司空陳群之子。高平陵之變後,為了避開朝廷内部的鬥争,陳泰又主動要求外出任職。他被調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并加奮武将軍,處于對蜀作戰的前線。
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後,陳泰被冊封為征西将軍,并執掌曹魏在雍涼地區的兵馬。公元256年,陳泰回到洛陽,擔任了尚書右仆射等官職。公元260年,因為司馬昭弑殺了皇帝曹髦,陳泰非常悲傷,在不久之後病逝。陳泰去世後,由其子陳恂襲爵。陳恂無子,他去世後,便由弟弟陳溫襲爵。
第七位征西将軍是鄧艾
曹魏後期,鄧艾多次抵擋了姜維的進攻。公元257年,鄧艾被晉升為征西将軍。公元263年,司馬昭調集了18萬大軍,正式發動了魏滅蜀之戰。在這場戰役,雖然鐘會率領的主力被姜維所阻擋。不過,鄧艾偷渡陰平,包圍了成都,迫使後主劉禅放棄了抵抗。公元264年,因為自己居功自傲,再加上鐘會等人的誣陷,鄧艾被冤殺。
第八位征西将軍是司馬望
最後,司馬望本來是司馬孚的兒子,後來過繼給了伯父司馬朗。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望跟随司馬懿征讨王淩。這場戰役後,司馬望被封為永安亭侯。曹髦即位後,司馬望來到雍涼地區,擔任了征西将軍等官職。鹹熙元年(264年),司馬望升任骠騎将軍。同年八月,司馬望又接替何曾任司徒。次年十二月,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望受封義陽王,食邑一萬戶,配給他士卒兩千人。
泰始四年(268年), 吳将施績進攻江夏郡,朝廷命司馬望統率步騎兵共兩萬人,出屯龍陂,又授予他假節。不久,荊州刺史胡烈擊破施績,司馬望于是班師回朝。同年,吳将丁奉等人又進攻芍陂,司馬望又率諸軍迎擊,司馬望還未到,司馬駿就擊退了丁奉。不久,司馬望被拜為大司馬。泰始七年五月辛醜日(271年6月17日),司馬望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朝廷赙贈許多财物,賜谥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