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島離中國隻有3010公裡,地理位置優越,戰略地位也很重要。可它并不屬于任何一個亞洲國家,而是美國的一部分。那關島到底是怎樣成為美國領土的?又為何遠在美國千裡之外?
關島位于西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的最南端。在曆史上,關島曾被西班牙、日本、美國等國輪番占領。雖然現在的關島屬于美國國土,但實際上,關島距離美國洛杉矶有9800公裡,而且關島是在二戰後才劃分到美國治下的,是以關島并不屬于美國本土聯邦中的任何一個。這就導緻關島島民更像美國治下的“二等公民”,他們雖然擁有公民權,但是沒有投票權,而關島現在也還隻是美國的非憲轄管制領土罷了。

關島的總面積隻有549 平方千米,但卻是一座“浪漫賽巴厘,顔值勝普吉”的美麗海島。它地處太平洋地區北緯13°26′附近,常年受到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導緻這裡的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多在26~27℃之間,年降水量也在2000毫米以上。關島的首府是島嶼西部的阿加尼亞,雖然這裡的這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當地的土著語,但漢語和日、韓語言的普及率也相當高。是以,這裡也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僅旅遊一項就能創收約1590萬美元。
當然,美、日等強國争奪關島可不是因為這裡的自然景觀。在他們眼中。這個珊瑚礁小島将會在全球戰略戰布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為關島的位置十分特殊,它剛好卡在偌大的太平洋中間,東距檀香山5863公裡,可以成為美、日、菲三國之間的聯絡站,不僅扼住了西太平洋海的海空交通要沖,戰略戰術地位也很重要。
無論是哪個國家掌控了關島,都可以将本國的軍事影響力推進半個地球。
最初,麥哲倫船隊發現了關島。随後西班牙的國王菲利普二世就決定發兵占領菲律賓以及關島。在占領關島的400多年裡,西班牙人不僅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規模屠殺,還以關島為據點,為菲律賓的來往船隻進行補給。
後來,美國崛起,奪走了西班牙旗下包括古巴、關島在内的一大批殖民地。而在美國占領關島後,就直接把關島設為了美國的海軍基地。
因為關島的島形呈長條形,地勢南高北低。南部除小部分平原外,都為火山岩山地,海拔為407米;北半部則主要是珊瑚灰岩台地,海拔隻有150米左右。這個海拔差距就導緻美軍當時的海灣工事大多在海島的北端。而且關島海岸陡峭,港灣較多,是以在這裡設定了很多的造船廠以及大型的防禦工事,除此之外,為了預防外敵,美國還在島上留下了一支水上飛機部隊。
但一戰結束後,為了減輕軍備競賽帶來的巨大負擔,美英法等海上強國在1922年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條約規定,各國應該停止大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以及停止向大西洋擴張。美國是以也不再對關島上的軍備設施進行進一步的擴建。
後來,美國海軍毀掉了島上的軍事設施,撤出了關島。但在二戰時,日本又占領了關島。直到二戰結束後,美國以“未合并的領土”的名義,将關島再次劃入美國領域。
随着蘇聯解體,美國才看到了亞洲各國的飛速發展。為了保證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國開始逐漸加強了對亞洲地區的軍事壓力,而關島的戰略地位也是以愈加重要起來。
為了限制亞洲國家的發展,美國開始通過“島鍊”對亞洲進行海域封鎖。而關島就和日本群島、火山列島等組成的第二島鍊。它為“三段式封鎖”理論的實踐提供了基礎,也是以成為了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設下的衆多基地中最為重要的預備基地。可随着我國軍事實力的發展,第一島鍊的威懾力大大的降低,美國隻能加強關島的軍事建設,通過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和軍事基地,把關島打造成美軍在亞太地區作戰的前線指揮中心。
現在的關島已經成為了是美軍重要的軍事布防重點。在這裡,美軍建立了數個軍事基地。其中包括阿普拉海軍基地和關島空軍基地,其占地總面積相當于全島總面積的1/4。是以,關島也被稱為美軍在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
關島的現有人口大約維持在17.3萬人,而其中就包括美國在這裡駐紮的1.9萬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并且美國還為關島空軍配備了150架重型轟炸機,其他種類的戰鬥機更是數不勝數。當然,除了這些,美國還在當地派駐了3000人的特種部隊,建設了一批核武器儲存基地。
這個配置的“海陸空套餐”,估計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輕易吃下去。由于這裡距亞洲大陸的距離隻有2000——3000公裡,以這裡為起點,可以瞬間對日本、菲律賓及我國的台灣、上海等地發起快速、高效的空襲,而被美國襲擊的其他亞洲國家卻很難進行有效的還擊。
現在的關島由于出現了大批的軍事基地,導緻當地的産業結構和收入來源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原本的農牧業占比開始降低,國民的飲食幾乎都是依靠進口。主要的收入來源除了本地的旅遊業,就是美國為在這裡建造軍事基地而投入的大筆資金。可以說,關島現在經濟結構已經趨于“畸形”。
當美國在關島設立大批軍事基地時,意圖就已經十分明顯了:美國就是為了針對中國!可我國科研力量和軍事實力也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一旦中美發生大規模的戰鬥,這“永不沉沒的戰艦”也遲早被我們的“東風”吹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