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頭梳千遍,病少一半”,梳頭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其實,古時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梳頭的養生保健價值。如《延壽書》中說:“發多梳,則明目去風,常以一百二十為數。”《諸病源候論》中說:“千過梳頭,頭不白。”
反複梳頭,可刺激頭皮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使神經得到松弛,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益于大腦正常功能的發揮,對促進全身健康起到積極作用。那到底要怎麼梳呢?
頭的前部、側部、後部和頸部分布着衆多穴位,通過梳頭刺激相關穴位,可輔助防治多種疾病。如前、側頭區的穴位有治療眼、鼻疾病的效果,後頭區的穴位有清醒頭腦的效果,項區的穴位還有安神定志和治療音啞、咽喉痛等疾病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梳頭會經過上星穴(頭部前發際線正中直上1寸處)、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太陽穴、玉枕穴(後發際正中直上2.5寸,左右旁開1.3寸,于枕外粗隆上緣的凹陷處)、風池穴(頸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左右各一個)等穴位。
除一早一晚外,腦力勞動者平時感到頭腦昏沉、疲勞時可以随手拿起梳子梳梳頭。研究表明,早晚梳頭,對保持頭腦清醒、治療神經性頭痛、失眠煩躁有明顯作用;工作間隙梳頭,對消除大腦疲勞、保持精力充沛、增強思維能力和安定情緒有直接幫助。
而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的病人,也可以多梳梳頭,刺激頭部穴位,可以平肝熄風、開竅甯神,對疾病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大河健康報 董亞琴)
【來源:大河健康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