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州人去上海發了财,回鄉還得去老街找芳華面皮店

因為一個設計任務,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去上海,去江陰工廠看了家具生産程序,買好最早和最晚班的動車票,緊趕慢趕回到台州臨海已然星月中天。過去說的披星戴月也就田埂家舍間,如今一個晨昏,就奔行長三角千百裡路。約了阿傑來接,照例老街消夜,秋風漸冷,十字街堿水面依然溫暖,幾盅橄棗酒落肚,跟他感慨地說,這要在過去,咱這台州府地兒秀才去省城趕考,一路山水翻越自不消說,途中若是貪戀了景緻,山大王剪徑,抑或村姑眼兒媚,一不留神就是數月,定會誤了鄉試時辰,耽擱我功名。阿傑聽後笑說,你聊齋是不是看多了點。千裡江陵一日還,此為太白當年神往。現如今高鐵動車門一開一關,廣播裡溫暖的聲音就播報你到了另一座遙遠的城市。這是快的好處,城市之間的快捷珠聯讓老城潮流起來。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老街上漸漸現出很多新穎館子:上海來的咖啡師,店門頭上全是外國字;安徽的臭豆腐,江蘇的小龍蝦,還有數不清的奶茶鋪子……新近一家店鋪剛裝修好,街坊們晚飯後在門口聊天:“洋氣的,聽說這個設計師,上海來的!你看那燈,這麼多盞!”“有啥稀奇的,你望那家的設計師,聽說到工地還抱着一隻哈巴狗呢!”“我看都不怎麼樣,花裡胡哨的,老街還是要有老街的樣子。”“老張,你這就落伍了哈哈,太老了那些大城市的人會來嗎?”老張好像晚上喝了點酒,滿臉濺朱:“城牆老?個石闆地老勿老?就要老的才有味道!原汁原味人家才要來……”十字街堿水面是一家老店,和老街的坊牆一樣老,早已陷入紫陽街深處,戴眼鏡的店主仿佛幾十年沒有變化,鋪面上還是泡蝦、川豆瓣、炸響鈴排布着,仿佛從南宋開始就那樣擺在那裡。原先對街鋪面早已轉租給時興奶茶店,白天播放着流行歌曲,年輕的店員高聲攬客。到了深夜,長街安靜,店主放下手機,哈欠聲中交代廚房,不忘問問橄棗酒要不要加些姜絲燙一燙。進去店内,三四張桌子,一兩位食客,仿佛你去拜會陳年舊事。一時間恍惚,想着當年承天寺,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隻不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隻欠了一碗堿水面而已。府城風緻,大約都在這樣的角落,借一點煙火,一碗堿水面作底,泡蝦伺候,橄棗酒作引,街巷飛檐間望去,夜涼如水,新月如鈎。一體化讓城市之間珠聯,快捷流轉的商品鋪滿每個商業街區:星巴克等咖啡店來了,各色奶茶方興未艾,一會兒現場開蚌取珍珠,旋即徽州臭豆腐過來開啟豪華店鋪,不久是甯波油贊子……潮汐一樣沖刷着老街的底色。這确是快的好處。城市之間正因大通而大同,但城市和人一樣,也應面面不同,縱橫聯通中,大同世界裡的大不同似乎尤為要緊,往大裡說,“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一體化程序中保持城市鮮明傳統,而非千篇一律。白塔橋附近的芳華面皮店也是老字号,每次去,我都會交代店家:面皮拔兩碗。這個“拔”字有意思,略有古意傳承,不曉得是一個動詞還是名詞,但是入鍋的時候都要将面皮扯一下,仿佛遊泳池邊的人們下水之前要做一些伸展運動。早年有個朋友在上海發财,偶有回鄉,約着消夜,總是去芳華面皮店,吩咐面皮拔兩碗,韭菜蒲瓜雞蛋絲,蝦皮莫要忘記。再切一些牛蹄筋兒、熟牛肉、水煮花生。朋友生意做得很大,見慣浮華。待到端盤上桌,他夾起一片牛肉入口,面皮湯一過,滿足地說道:“唔……隻有嘴裡吃到這片牛肉,才覺得實實在在回到家了。”這其實真的是慢的好處。快了想慢,慢了想快,大抵就是人心的悖論,城市之間的勾連,最完美的大概就是蕭峰擁着阿朱,長笑聲中說塞外。大同世界裡的大不同,對長三角網絡珠聯的老街而言,守住傳統風範,一定會有确然而深遠的好處。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王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