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的生死之戰

作者:遙山微雨

北韓戰争第五次戰役剛開始,中國人民志願軍攻勢迅猛,出人意料地渡過臨津江和北漢江,直逼南北韓首都漢城,形勢大好。然而,随着戰役的深入,志願軍補給不足的弱點愈發顯現出來。美空軍頻繁出動轟炸志願軍補給線,地面部隊則利用機動性和志願軍保持一定距離,保持牽制,不打近戰,稱之為“磁性戰術”。

這招确實很毒辣!

此時,彭德懷罕見的對戰局感到擔憂,志願軍推進速度太快了,補給線在美軍飛機轟炸下完全無法跟上部隊前進步伐。1951年5月21日,彭德懷果斷指令志願軍各部全線後撤,轉移至“三八線”附近休整。于此同時,李奇微則指揮部隊開始了全面反攻,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将我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的生死之戰

形式異常危急!

讓我們打開地圖看一看,志願軍北撤的道路主要有3條,其中威脅最大的來自右翼。這裡位于漢城西北一帶,地形多為平原,适合美軍機動化部隊長驅直入。

交通樞紐——鐵原

鐵原與金化、平康構成鐵三角,既是平壤到漢捷運路的必經之地,又是幾條重要公路的交彙處。美軍如能控制鐵原,就能切斷志願軍北撤之路。一旦包圍圈合攏,志願軍3個主力兵團将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李奇微集結了4個美軍主力師,還有南北韓、英、加拿大等附屬軍向鐵原疾進,試圖在我軍北撤之前占據鐵原,封閉口袋。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的生死之戰

彭德懷電令十九兵團“死守鐵原15至20天”。

35歲的傅崇碧将率領第63軍将士展開一場慘烈的阻擊戰!

為了突破鐵原,美軍每天集結大量飛機、重炮轟擊志願軍陣地,凝固汽油彈燃起的大火把陣地燒成一片焦土。數裡之外看鐵原,半邊天空都變成了紅色。根據這番景象,央視在半個多世紀後拍成了紀錄片《鐵在燒》,講述的就是第63軍的鐵原阻擊戰。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的生死之戰

在五峰寺陣地上,美軍在航空兵和炮兵轟炸後,以坦克對我陣地側後方進行突擊包圍。由于我軍傷亡較大,大部分武器被毀,彈藥運不上來,陣地數次被突破。我軍以反沖鋒、拼刺刀與敵反複争奪,在擊退敵軍3次沖擊後六連陣地上隻剩不到10人。

慘烈的戰場損失讓第63軍編制不斷調整,團縮編為營、營縮編為連、連縮編為排、排縮編成班、嚴重減員的幾個班合并為一個班,最後機關人員也補充到了連隊中。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的生死之戰

鐵原阻擊戰打了整整13天,将美軍阻擊于鐵原以南,達成預定任務後,第63軍撤出陣地。

此戰第63軍傷亡近半,但也給美軍造成了1.5萬多傷亡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阻擋了美軍的推進,為志願軍主力北撤到三八線一帶構築防線争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彭德懷親自探望浴血奮戰後的第63軍士兵,隻說了句“祖國感謝你們”,就哽咽地無法說下去。

軍長傅崇碧也在此戰中身受重傷,擡下來時已經昏迷,經過4天手術才得以蘇醒。他見到彭德懷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兵!”一語既出,在場的人無不淚如雨下。彭德懷堅定地告訴他:“給你兵,我給你補2萬。”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的生死之戰

1個星期後,2萬名新兵補充到了第六十三軍。

戰前,美軍認為,志願軍的補給線被切斷,已全線回撤,彈盡糧絕之下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已降到最低點。美軍以5萬多兵鋒正盛、裝備精良的精銳為主力,擊敗防守鐵原的第63軍2.4萬餘将士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即使是在占據全面優勢的情況下,美軍付出巨大的傷亡依然無法向前推進一步。

鐵原阻擊戰直接改變了戰場形勢,五角大樓重新評估志願軍實力後,下令美軍轉入戰略防禦。1951年6月29日,李奇微受命進行“停戰談判”。

鐵原戰役,正是迫使五角大樓作出“停戰談判”的标志性戰役。

70年後,我們從戰略全局的角度來看這場阻擊戰,它的意義顯得尤為重大。

讓我們深深緬懷并永遠銘記在鐵原阻擊戰中捐軀的英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