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彭于晏、馬思純主演的《第一爐香》自從上映之後,便一直飽受網友們的争議。這部電影無論是從人物選角上,還是情景制作上與原著都有很大的差别,完全不符合原著内容,是以,很多觀衆表示影片體驗感有點差。

早在影片還未開拍之前,就有很多人反映了選角的問題。不僅彭于晏與張愛玲原著中所描述的男主角有些很大的差别,而且馬思唯作為女主的人選也讓很多觀衆覺得非常不妥。抛開氣質不談,單從形象身段來說,馬思純就與原著中人物的描寫大相徑庭。
在原著人物的設想中,女主葛薇龍應該帶有南方女孩特質,是個擁有着柳葉眉、細長眼的古典美女。可是反觀馬思純的形象,她的臉型是屬于略顯圓潤的,而且整個人是大骨架,妥妥的一副北方姑娘的感覺,單單是這一點就讓很多觀衆們覺得與原著的感覺差太多了。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在電影上映之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口碑和評價。面對着外界的種種說法,影片的導演許鞍華在影片票房突破5000萬元之際,第一次向許多觀衆們分享了觀影後的感受與解讀,并向大衆解釋了這次影片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首先便是選角問題上的解釋,有關馬思純并不适合女主人選的建議,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人反映過了,而許鞍華為何執意要選她出演的原因,很多人都感到很疑惑。有細心的網友扒出,馬思純的姨媽蔣雯麗和許鞍華相熟,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許鞍華明知馬思純不太适合這個角色,還要讓她出演。
面對這種說法,許鞍華在觀影會上非常堅定地表示,“我發誓,我是從來不會因為個人關系選擇一個演員的。”不僅如此,對于觀衆們對影片批評和吐槽,許鞍華也表現得非常虛心和誠懇,“大家能夠自由地發表意見,來評判這部電影,對于影片以及我個人都是一件好事。”
至于為何不顧衆人反對,依然選擇馬思純出演的原因,許鞍華也給出了解釋。她是從影片《七月與安生》中看到了馬思純身上的閃光點,她認為馬思純完全有能力駕馭住這個角色。
而之是以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完全是因為在拍攝期間,馬思純面對着外界的質疑,内心産生了不自信的行為。這使得她的個人能力沒有完全的釋放,許鞍華想要的是一個不受束縛的演藝,而馬思純卻因為外界原因變得畏手畏腳。
導演這是後悔了嗎?這是不是在委婉地吐露,自己對馬思純的表現不滿意?而且許鞍華還有點激動地表示,她選擇馬思純是判斷錯誤,但不是底線錯誤。這雲裡霧裡繞來繞去的意思,是不是有點後悔?
最終,許鞍華還是沒憋住,她坦言:早知道網友的能量這麼大,可能當時就該換掉馬思純。可惜世界上就沒有早知當初的後悔藥,對于許鞍華的這番言論,有很多網友覺得存在甩鍋的嫌疑。
可是,如果細細回想一下,許鞍華的這番話,難道不是在推敲影片失敗的同時又檢討自己嗎?不管怎麼說,入行那麼多年,作為導演,許鞍華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這次選角問題,雖然存在着問題,但是我們相信她肯定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雖然外界的質疑紛紛,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人覺得影片不錯,覺得許鞍華的電影隻能細嚼,認為時間會慢慢沉澱這部影片。
張愛玲的小說本身就很難改編,她的原著粉特别鐘愛張氏傷痕與勇敢,許鞍華也不是第一次改編張愛玲的作品,不論是1984年的《傾城之戀》,還是1997年的《半生緣》,許鞍華都不是拿票房資料說話的導演,或許可以矯情地認為,是不懂她的人太多吧!
你有沒有去看《第一爐香》?覺得怎麼樣呢?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