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小時候,一台收音機就是廣播和音樂的來源。後來流行起了盒式錄音帶錄音機,那東西就成了那個年代音樂的主要來源。隻是我從來沒有買過錄音機,都是借聽别人的。到了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CD随身聽和小型的随身聽錄音帶錄音機以及複讀機。到了本世紀10年代,Mp3 Player、Mp4 Player以至于Mp5 Player竟相推出,終于使CD随身聽和以錄音帶為錄音媒體的播放器壽終正寝。而當智能流行之後,似乎已将這些音頻播放裝置全部終結。
我并不認同“時代發展到了這一步就一定要使用數位播放器來播放音樂,否則就不時尚”的說法。我隻在不同的時空裡搜尋,然後定位在音樂品質最好的那一格,之後去尋找相關的裝置。
人類的數位技術越來越發達,以緻于可以将聲音調制得異乎尋常地完美;隻是這種完美是人工的,是以雖然聽起來“美”,但數位味太重,就顯得假。就好比一個普通的女子,非要通過人工手術給改變樣貌一樣。如此也産生出這樣的現象:一個不識譜的人,或是音準、音色都不怎麼樣甚至五音不全的人,經過數位技術錄音處理,就成了大紅大紫的歌星。
數位時代,似乎也成了一個“造假”的時代。
數位照片可以造假,這一點已成為現代人的常識,是以照片在現代已成了最不可信的東西。當然,電影的後期制作讓我們看到了現實中所沒有或極難制作的畫面,令人歎為觀止,這也是一種“假”,但多數人願意享受這虛假的美。
唱片,尤其是SP膠木唱片,卻是展現一個人實實在在唱功的載體。那時候錄音,有很多都是錄完之後制作母盤,然後翻模壓制唱片,連剪輯都不剪輯,這才是最真實的功夫。而現代的錄音,可以錄上千百遍然後再逐字逐句地剪輯到一起,真不知道僅僅是為了得到最後的虛假的錄音,還是要展現一個人的實力。難怪有人說,演奏樂器的人想要達到某種技術程式,不妨和自己的錄音比拼一下,這一點并非無稽之談。
CD的音質,好是好,但那種精美的數位味,高音的尖利,低音的笨重,美卻不夠真實。它是數字的而非模拟的,是以它的音質可以十分完美,卻沒有了自然美和真實感。當然,沒有對比的時候,或許都以為CD是一種是非常好的音響,而且有人也會給它盛譽,把它舉得很高;可是一旦聽過了唱片,你就會覺得CD實在是傷害人的聽覺和樂感,也就能了解很多唱片發熱者為何看不上CD了。
唱片不但展現了藝人的真實功夫,同時它的音質也很完美的。盡管有時候播放時有“爆豆”聲,但瑕不掩其美。聽着唱片,就像人或樂隊在我們身邊演奏,那種真實的現場感,是CD的音質根本無法相比的。它高音親切柔和,毫無尖利刺耳的感覺,低音溫和如玉,深沉而有力,就像是莊重典雅的女子在娓娓地向我們講述着宇宙的脈動。
可是,唱片在中國大陸早在1992年就停産,到1998年最後一條生産線停産為止,中國大陸不再出産唱片,現在能見到的唱片都是從前遺留下來的,新唱片都是海外制作的。唱片不像CD光牒,可以随便翻制,即使自己用CD光牒刻錄機來翻制都行。唱片需要用開盤母盤來刻錄錄音,它從錄音開始就是純模拟的,是以聲音也最真實。它需要翻制母盤和銅模,之後用模具将軟的黑膠壓制上音槽并成形,等黑膠變硬幹燥後就成了唱片,是以沒有專門的裝置和流水線是無法生産的,更不要說複制;是以它和現在發行的某些限量版或絕版的東西是一樣的。唱片的價格要比CDCD光牒貴得多,這也是它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拿黑膠唱片來說,原料的價格以及運費,錄音的費用,翻制銅模的費用,以及包裝設計等附加工序,都使它的價格比CD貴得多。現在國内經銷的海外産的新的黑膠唱片,一張就得好幾百元,從前遺留下來的二手舊唱片,也得好幾十元一張。可是,無論如何它是物有所值的。
一張CD光牒,聽不了幾年就報廢了;而膠木唱片有的卻儲存了一百多年依然可以播放,黑膠唱片好幾十年的也依然能用。它的完美真實的音質,它的現場感,它的空靈感,是其它任何錄音媒體都代替不了。
是以現在仍有不少人在聽黑膠唱片。
國外黑膠唱片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國内的發燒友們,不少人都在淘黑膠唱片,盡管它存世的數量越來越少,盡管它的價格是這樣的貴。
當然,還有一種唱片是由熱塑性塑膠硬片制作的,俗稱薄膜唱片。這種唱片據說是我國研制的。1972年是中國唱片生産史上的分界線,這一年78轉的膠木唱片在國内停産,結束了它自從上世紀20年代來到中國後一統天下的局面,代之以33-1/3轉的密紋黑膠唱片。後來人們又研制成薄膜唱片。就是這張軟如紙片的透明唱片,同樣用音槽承載着聲音的刻痕,一圈圈地播放出曆史的聲音。當然,現在存世的薄膜唱片大多是“中國唱片”出産的,有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中期的,1985年以後的唱片就很少見了,因為那時已流行起錄音帶錄音機來。薄膜唱片的價格要便宜得多,幾元錢就可買到一張。
對于播放器來說,一般78轉的SP唱片用機械留聲機來播放;33-1/3轉、45轉和16轉(較少見)的密紋唱片用電唱機播放。當然,電唱機也可以播放78轉的粗紋唱片,但是電唱機的唱針一旦播放過78轉的唱片,就不能再播放其它轉速的密紋唱片,是以電唱機的唱頭上一般都有兩個唱針,可以播放粗紋唱片和密紋唱片,需要區分開來。
如果你是音樂愛好者,或者喜歡聽歌,那麼不妨來聽聽黑膠唱片吧。
當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夫妻工處理後的美女,有人愛天生麗質的美女,這都無可非議。
記得有個發燒友說過,他原來是個CD迷,收藏了大量的CD。有一天,他經過一家音響店,聽到一種從來沒聽過的音樂,才發現是唱片。後來他成了唱片迷,而他從前收藏的CD,有的低價賣的,有的送了人,有的給扔了。你若追求一種高品質的音樂載體,可以選擇唱片;你若是認為它很過時,也不妨聽聽CD或Mp3、Wma之類的數位音頻,随自己的喜愛就是了。
買上一張黑膠唱片,不但自己可以聽,也可以傳給了孫後代,成為後世珍貴的音樂資料和物質财富。
------
本文為江渚小閣原創,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