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名國小生周末鬧市“練攤”這樣的實踐真不賴

來源:山西晚報

3名國小生周末鬧市“練攤”這樣的實踐真不賴

10月31日17時30分,在太原市迎澤區中正天街商業街内,3名來自雙東國小的三年級學生,正在将休閑長椅上剛剛碼放整齊的各類小商品,認真推銷給過往的行人。山西晚報記者注意到,因為銷售地點正好處于商業街的兒童娛樂區域,3位同學很快受到了圍觀。“這麼小的年齡就有這樣的商業頭腦,不容易,必須支援!”正在為孩子挑選商品的家長王女士說。

學生:想做一次嘗試,體驗一把父母賺錢的不易

山西晚報記者看到,在一個長約兩米的長椅上,3位同學将南瓜燈、魔法帽、舞會假面具等十餘種近百件小商品,整整齊齊地擺放着。同時,每一種商品都明碼标價,均在5元至10元之間不等。

“阿姨,您可以給小寶寶選一個南瓜燈,裡面有電池,打開後很漂亮,寶寶一定會喜歡的。”剛剛整理好貨品的闫熙然,已經開始認真地向一位寶媽推銷南瓜燈。經過一番讨價還價後,南瓜燈順利賣了出去,“心裡很開心,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社會實踐,是以不論掙錢賠錢,都是我和我的小夥伴共同努力的勞動成果!”

經過近半個小時的推銷以及家長們的“捧場”,現場準備的近百件小商品已經賣出了近一半,而銷量最好的舞會假面具已經銷售一空,作為專門負責“進貨”的鄭詩言興奮地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作為第一次嘗試,賣多賣少不是重點,大家就是想通過這次嘗試,體驗一下父母賺錢的不易。“我們前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怎樣貨比三家來選品、每一件商品如何定價、産品如何分類擺放,媽媽就是做銷售工作的,現在終于可以體會到媽媽為什麼總是早出晚歸,賺錢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家長:幫助孩子完成心願,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10月31日18時30分,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吆喝”與忙碌,已經到了與家長們提前約定好的“收攤兒”時間,三個孩子開始打包商品準備回家,而孩子的父母們也準時來到現場,準備接孩子回家。

鄭詩言的母親樊女士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早在一周前,孩子在網上看上一件披風,想讓樊女士為其購買,樊女士的回複卻讓鄭詩言認真起來。“我跟詩言說,喜歡的話可以自己去賺錢買,沒想到詩言第二天就開始行動了,還邀請了兩個同班同學一起來完成這個事情。剛組團,三個人就做了明确的分工,一個負責選品、一個負責收錢、一個負責銷售,真是做得有模有樣的……”

看着三個孩子認真的樣子,樊女士決定搭把手,幫助他們完成這個心願,“看着他們的認真勁,我也得幫他們一把,先是帶着孩子們去小商品城,貨比三家,幫他們挑選品質好價格公道的商品,最後指導他們為商品定價。”

據樊女士介紹,為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給商品定價的環節中,樊女士隻是給了一個最高及最低的價格區間,而最終的價格還是由三個孩子來把握,“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考慮,最終的定位是薄利多銷,是以每一件商品的價格他們定得都很合理,我想這也是家長們願意‘捧場’的主要原因吧!貨真價實,好玩不貴!”

老師:很好的社會實踐,希望家長能夠全程陪同

11月1日,在雙東國小教研組辦公室,山西晚報記者見到了鄭詩言、闫熙然和範丁文3位同學的道德與法治課老師郭騰飛。

郭老師在認真聽完3位同學的周末經曆後,給予了高度評價,“經過前期的謀劃、合理配置設定工作崗,再到一同進貨時的選品、定價,最終實作将貨品成功賣出。對于這3名正在上國小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非常好的社會小實踐。”

郭老師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國小階段與中學階段,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最為重要的環節,然而,通常在這個時期,家長們會因為對素質教育的過分關注,導緻孩子們形成一個并不完整的中國小經曆。“孩子們往往結束了學校的課程後,還會被家長們安排的形形色色的課程來填滿孩子的所有課餘生活。通過這些課程,雖然孩子們的各項素質得到提高,但是家長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導緻現階段正在迅速建立思想認知的孩子們,越來越封閉自我,越來越沒有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比如,不愛和陌生人交流溝通,生活自理能力差,做任何事情沒有主見或者需要等待父母安排等。”

是以,郭老師認為,對于鄭詩言、闫熙然和範丁文3位同學特殊的實踐經曆應該給予鼓勵,“不僅增加了主動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還通過自己的努力,增強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以及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

同時,針對中國小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郭老師也提出自己的建議:“雖然說孩子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還隻是七八歲的國小生,屬于未成年人。是以,出于對孩子安全的考慮,建議家長們要全程陪同,共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山西晚報記者 李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