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作者:牛哇看動漫

臆想圖志先前的概述中,點到《少女椿》故事的核心是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我與另類漫畫相遇,便是彼時困擾在類似情緒的時期,從《少女椿》開始的。

和很多人一樣,最早看到的是這個美版的網絡資源。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Mr. Arashi’s Amazing Freak Show》1992 年美國初版 和 1992 年絵津久秋導演的同題材動畫。

正所謂「審美很嚴苛,道德很寬泛」,從一開始,另類漫畫中獵奇的初衷或結果從未吸引過我,回想起來,丸尾另一處打動過我的,僅有《殘酷大全》第二節「沙漠裡的月亮」一篇。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キンランドンス(殘酷大全)・月の砂漠》1996 年青林堂版。

因獵奇而歸為一類的楳圖一雄、伊藤潤二、駕籠真太郎、古屋兎丸等人的作品,我至今沒有去看——論畫技,他們這關就沒過。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少女椿》中對楳圖一雄的戲仿,非常出戲和糟糕,破壞了通篇舞台感封閉自成的韻味。

關于《少女椿》的原著,圖志的文章已指出明确出處。之前隻模糊的了解到是紙芝居的一出戲目,曾經見過一幅畫片,似有關聯。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一幅或許和紙芝居《少女椿》有關的圖檔。

漫畫中間的一個段落,綠子被夢正光施魔法後忽然變大、壓倒虐/待他的衆生,倒是讓我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少女椿》初版本 72-73 頁。

《少女椿》1984年繪成長篇以前,至少在1981年8月作為短篇發表過,此篇收錄于82年初版的《薔薇色怪物》;另在《D胎》的多部短篇裡,綠子的形象扮演了好幾個受虐角色,夢正光的角色在這本書裡,幹了不少壞事,手上沒原書,各短篇初發表時間不知,從技巧圓熟度看,當是在1984年以後,順道一提,《殘酷大全》中對義春多有戲仿,但都容在丸尾個人風格中,略為妥貼。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薔薇色怪物中》的《少女椿》短篇,結尾她被虐死了。

《少女椿》在形式與視覺上的驚喜,在于一掃之前因為包圍在主流漫畫中而留下的「漫畫是影視簡易代替品」的觀念,它在繪畫性的層面,重建立立起閱讀漫畫興趣。這開蒙之功,有如初看《藍》和《迷牆》那一刹那,拖出好萊塢和香港乏味順序電影的泥潭。

這種先從視覺水準上評判漫畫的「倒退」價值觀,導緻我對安部慎一、菅野修可以一見生情,而義春則越晚的越愛,早期不看——歐美系講求節奏的那種則是完全無動于衷——這是個人的局限性。

漫畫在繪畫性上與傳統繪畫的匹敵之資,則在于漫畫在制作上的「意興感」往往超越「經營性」,這就避免了一般繪畫作品過度追求完成度和光滑感而帶來的油氣與沉悶,介于草圖與成品之間的草就章,生動與誠意都在。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キンランドンス》(殘酷大全)裡的綠子、夢正光和義春。

格裡高爾曾說,漫畫獨立于影視動畫的趣味在于無障礙的「回看」;蒼間老師認為,私漫畫就是在用翻頁的方式抖個意境上的包袱。回顧翻過的有限漫畫,讓我刮目相看的,都是在“并置的設計”上建樹高超的作品。

所謂「并置的設計」,從畫面講,空間的多重并置産生了閱讀選擇的豐厚性,歐洲祭壇畫、立體主義繪畫、大衛·霍克尼80年代的攝影,都曾将這種美感摩蹉到高潮。這種具有宗教儀式力度的場面在《少女椿》的一些大跨頁中有所展現。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根特祭壇畫」。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John Baldessari 觀念攝影《Some Rooms》。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少女椿》中的全幅對開畫面,繼承自「天井桟敷」的邪典祭壇空間。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花輪和一作品中的對開幅面,視覺結構上亦與祭壇畫巧遇。

而從與「書」這一物質載體結合的角度講,「翻閱」不同于放映,翻動,成為一種參與叙事的行為,在時間上全書亦可是以形成多瞬間的「并置」,即格裡高爾說的「回看」效果罷。這樣帶有「差時感」的并置與插播的趣味,在東方卷軸畫、禅宗「三幅對」立軸中随處可見,現代創作如阿貝爾·岡斯1927年的電影《拿破侖》以及彼得·格林納威的《塔斯魯波的手提箱》等著名作品中有很好的轉化。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傳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Albert Dieudonné 《Napoléon》中的四個段落。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梁楷《釋迦出山圖》「三幅對」。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少女椿》中的片段。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松永豐和《龍宮殿》中的片段。

像丸尾、花輪這樣的傳統作者,令我矚目多是因前一方面各領春秋,在後一方面的探索都比較有限。按我所涉獵,以《NIWA》為代表的橫山裕一漫畫,是把以上兩項武功鍛打到爐火純青的極品。

與花輪和一粗豪的畫風與用色相比,丸尾在氣質和技法上洋氣的耽美趣味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并不欣賞,檢討下來,這種半吊子式的自殖民樣貌,倒非常應和美軍管控下自由與不自由病态交織的窘境——對父系強亂背景的依賴與憤懑,在母系苟且放任局面下的任性與自卑——這情愫像極了金基德的電影《收件人不詳》。對于丸尾其它作品裡的殘暴和惡趣味,我不吝借用八、九十年代文學界的一句哏話來概括:濫用弗洛伊德。

孤絕中對得救的幻想,關于《少女椿》的執念

△ 多版本的《少女椿》。

所幸的是,《少女椿》更多的是承載昭和、大正傳承下來的那種圓融舒暢的西洋景風味,畫者的興奮感與創造力也在密集迸發,是以時至今日,抛卻個人經曆的映照,我仍認為它是一部續寫兼工的漫畫傑作,無論是放在丸尾的序列、還是另類漫畫的序列中。

丸尾對我的另一福澤,在于因他而知道《無慘繪》、因《無慘繪》而知道花輪和一。其後從第一次日本搜書之旅開始,我便舍丸尾而追花輪、一騎絕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