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統一後必須鏟除台灣“皇民”,哪些“台獨”應被拉清單

作者:祖國瞭望

去年12月,有港媒透露,大陸将拟定“台獨”清單,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兩岸引起軒然大波。國台辦發言人就此回應時表示,“台獨”清單針對的是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那些涉“獨”言論嚣張,謀“獨”行徑惡劣的“台獨”頑固分子,包括在島内外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行動的首要分子及其金主等主要支援者,都會依法受到制裁。

統一後必須鏟除台灣“皇民”,哪些“台獨”應被拉清單

那麼,台灣島内哪些“台獨”政客或“台獨”分子符合标準,能首批登上“台獨”清單呢?對此,有台媒大膽猜測(官方未公布正式結果)。

在島内,“台獨”勢力從街頭運動到登堂入“仕”,通過掌控執政機器、操弄“民粹”等手段,為“台獨”勢力生長提供土壤,培植了一代代死硬“台獨”分子,他們不僅“台獨”理念固執,而且還是“台獨”的堅定實踐者。“台獨”勢力還通過權力置換,培植了一大批幕後金主,為“台獨”提供資金支援。

根據目前島内“台獨”勢力分布,有可能首批被列為“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而上“台獨”清單的人員包括以下三類:一是明目張膽地推動“台獨”或“隐性台獨”者,如蔡英文、蘇貞昌等人;二是“台獨”理念極深又是後備軍,如賴清德、林佳龍等人;三是深綠媒體又是幕後金主如三立電視台老闆林昆海等人,以及向“台獨”勢力提供資金支援的台商。

賴清德針對兩岸關系向來出言不遜,聲稱自己是“台獨工作者”,而林佳龍近日一句“台灣要與中國說再見”,也暴露其紮根“台獨”陣營的決心。這批民進黨所謂的“中生代”,雖然還沒有掌握大權,但他們都是堅定的“台獨”理念者,一直把“台獨”作為激發“民粹”撈取政治利益的手段。這些人不除,兩岸統一将會因之延後。

三立、民視、年代是島内有名的深綠媒體,也是“台獨”勢力的幕後金主。這三家媒體以深綠為基本立場,極力抹黑大陸,混淆視聽,誇張地傳播大陸“負面形象”,刻意挑撥兩岸群眾的沖突,為“台獨”勢力搖旗呐喊。台灣群眾多年來對大陸的誤解及不了解大陸發展的實情,這些“台獨”媒體難辭其咎。“亂媒”如不被懲治,台灣群眾與大陸的心靈間隙會越來越大。

另外,像辜寬敏這樣的“台獨”老頑固,也是“台獨”勢力的幕後金主,還有一些台商,在大陸賺錢,在島内卻支援“台獨”,這種“吃飯砸鍋”的嘴臉也該就此打住!

在鐵杆“台獨”中,不乏當年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的“皇民”後代,這批敗類在台灣的人數有說數千上萬人,也有說十幾萬,也有說上百萬,但具體數字并未明确。這些所謂“皇民”,常年禍亂台灣,破壞中國統一,是台灣地區的巨大毒瘤。大陸解放台灣後,一定要對這夥所謂的“皇民”後裔與其他台灣人民差別對待,甚至要将他們該管制的管制,該驅逐的驅逐,不能再讓這夥人擾亂台灣的政治和文化空間,并禁止這個群體有任何的日本化“台獨”化傾向。

關于“皇民,有報道稱,1945年日本戰敗後,當年能留在台灣繼續生活的日本人很少,在那種環境下,日本人後裔是難以容身的。最近在台日裔人數被傳出“暴增”,主要跟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傾日、媚日,甚至“皇民化台獨”被喚醒有關。“皇民化台獨者”主張并聲稱“台灣主權未定論”“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台灣族不是中國族”“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等,認為中國不允許“台灣獨立”,是以台灣必須依賴外國,必須親美、親日。

這種“皇民化”的思想觀念,或自認是日本人者,以台灣地區前上司人李登輝為首。已94歲的李登輝,在22歲前是日本人,名為岩裡政男,最高階公職是當了一年日本炮兵少尉,為他的祖國(日本)而戰。多年來李登輝的言論已證明其心向日本,認同日本,并不斷想找回自己早年的“岩裡政男”身份。他在2015年8月接受日本右翼媒體《呼聲》(Voice)月刊采訪時稱,二次大戰期間的台灣人是“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并宣稱“70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

2000年卸任後,李登輝在台灣各地成立“李登輝之友會”,這個團體是他搞“皇民化台獨”的大學營。過去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李登輝的本質,但李登輝這十多年來終于把他的内心世界說了出來。他明确表示,自始至終他就是要把國民黨的外來政權轉移給台灣自己人,看不出來的人是“傻子”!

另一個“皇民化台獨”大佬是辜寬敏,辜寬敏因繼承其父辜顯榮在日本留下的遺産而成為巨富,這些錢也成為他日後搞“台獨”活動的本錢。今年90歲的他,始終難以忘情日本殖民時期他所擁有的“美好”,他還自費在國際主流媒體刊登“台獨”廣告,讓他的言論在深綠陣營動見觀瞻,甚至動辄對蔡英文政府下指導棋。他堅持“台獨”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對台灣人民的一種回報。他說:過去“台獨”,現在“台獨”,将來也“台獨”。

其他著名“皇民化”人物還有彭明敏、金美齡等。彭明敏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及其所參與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都是旗幟鮮明的“台獨”組織,且均有“皇民化台獨”色彩。

上述這些人都曾在“日據”時代生活過,滿腦子“皇民化”觀念,尊奉日本天皇,學習“皇國”精神,樂于當“皇國”子民、日本人後裔。

推動皇民化運動的最基本目的在于:拉近外地與内地的距離,贊成者以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單一民族構成民族國家的理想國家價值觀是很普遍的,推動同化政策是一個形塑單一民族國家的必要過程。反對者以為皇民化運動是漠視傳統文化與破壞傳統文化。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按照《開羅宣言》規定,日本“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台灣等必須歸還中國。當時日本駐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即策動一些日軍中的軍國主義分子和“皇民”在台灣建立起“台獨”組織,這是“台獨”活動的發端,後被粉碎。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被毒化的“皇民”青年奔走相告興奮不已,借台灣同胞反抗國民黨腐敗統治的機會,渾水摸魚,穿起過去的舊軍服或學生服。自動集結起來攻擊政府機構和外省人,他們高唱日本軍歌,舞着武士刀,大罵大陸人為“支那人”、“清國奴”,并且以日語檢驗行人,凡是不谙日語者,立即以刀棍追殺。事件平息後,這些“皇民”有的逃往國外,成了海外“台獨”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代“台獨”勢力在島外活動的主要據點就是日本。比如第一代“台獨”代表廖文毅長期在日本活動,為日本在台的殖民統治歌功頌德。李登輝的分裂言行也有很深的“皇民化”影響痕迹。李登輝的父親當過日本警察,家庭受過日本的“恩惠”,在學校曾多方得到過特殊的“關照”。在京都帝國大學時,他又積極響應日本當局的号召,“志願接受”千葉高射炮學校半年的軍訓,成為一名日本炮兵軍官,準備為“天皇”效忠。1994年7月,李登輝在接見日本“産經新聞”社社長羽佐間重彰時,還曾親口說自己是“會說日本話、親日本的總統”。

從1945年台灣光複到上世紀60年代,在日本聚集了大量“台獨”組織和“台獨”分子,他們中絕大部分是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培養的忠實為日本效勞的“皇民”,有着極深的“日本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