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凡是看過現代平劇《智取威虎山》或同名電影的人,對其中楊子榮、少劍波等英雄人物形象肯定印象深刻,但對座山雕、“小爐匠”栾平等反面人物也會過目不忘。

孫正陽在《智取威虎山》中飾演的栾平
特别是“小爐匠”栾平這個角色出場隻有兩次,前後加起來不過十來分鐘的戲,也沒有唱,但是演員一舉一動都是戲,通過念白、做功等手段,便将這個狡詐、奸猾、陰險的土匪個性刻畫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令人叫絕。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智取威虎山》一再複演,但是這個“栾平”一直是後代演員因循的“模本”。
許多人記住了栾平,卻不一定知道栾平的扮演者就是我國當代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素有“江南美醜”之稱的孫正陽。
孫正陽生活照
孫正陽1931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出身于上海武勝路與重慶北路之間的重慶新村内一幢石庫門樓房内。父母親都是從河北玉田來滬打工謀生的貧苦人。孫正陽出生前,上面已有四個哥哥,一個姐姐,他是最小的兒子。
現上海重慶北路街景
現重慶新村大門
由于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頓,孫正陽的幾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很早進入戲班學戲,開始跑碼頭生涯。是以孫正陽從小便跟着長姐在江浙一帶四處飄泊,耳濡目染,也會演一點戲了,有時演出缺個小猴或其他小角,他都自告奮勇頂上去。戲班裡的人都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孩。
孫正陽童年與姐姐合影
1939年,孫正陽剛好8歲,正逢上海戲劇學校在馬當路41号成立并招生,孫正陽與三哥孫正田便報考了此校。由于孫正陽長得伶俐乖巧,又說得一口好京片子,入校後即被校長關鴻賓先生一眼相中,認定他是個醜角的好材料,确定作為大醜培養。開始孫正陽内心真不願意,盡管他隻有8歲,已知道醜角基本上演配角,常演被稱為“壞人”的角色,将來“走紅”賺大錢的機會也不多。但是孫正陽天性樂觀随和,基本沒鬧什麼情緒,很快就服從安排。因為他入校前就一直泡在戲班裡,唱念做打都有些基礎,而且膽大不怯場,是以大夥都很喜歡他。
孫正陽在外演出途中
孫正陽學習刻苦,領悟力強,很快就成為尖子生,得到學校的重點培養。不久,孫正陽便得到為周信芳等著名演員配戲的機會,扮演《殺子報》中的娃娃生關寶。這個角色戲份不輕,有大段的反二黃唱腔和念白及繁重的表演。孫正陽居然都應對自如,得到大家首肯。從此,孫正陽就進入邊學戲,邊演戲的狀态,藝術上長進飛快。9歲時便帶着“小童星”的光環進入上海觀衆的心中。
孫正陽與老師合影
孫正陽還得到關鴻賓、羅文奎兩位名師的親授,受到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唱念做打無一不精。1945年,戲校因資金斷裂,隻得停辦。學生們各奔東西,紛紛走上搭班演出之路。孫正陽則成了原上海戲校頭牌青衣顧正秋劇團的一員。早在學校期間,顧正秋演的幾出拿手好戲中就有孫正陽的醜行角色,為全劇增色不少。
顧正秋劇團成員大都是孫正陽的同學,彼此關系很好,上下齊心,很團結。顧正秋已是業内外公認的旦角新秀,是以,該團走一處紅一處,演出常常爆滿。
孫正陽在台上雖是一位演配角的醜行演員,但他在劇團卻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在顧正秋的拿手戲中起着關鍵作用。 《玉堂春》是顧正秋成名的精品之作,常作為“打炮戲”亮相。孫正陽在劇中“一人飾三角”:前演沈燕林,中飾崇公道,後扮禁婆,精彩的表演常常獲得“滿堂彩”。
孫正陽演出劇照
後來孫正陽又與名旦李玉茹搭檔,默契程度更勝于顧正秋。他們為平劇舞台留下了許多不朽名作,如《小放牛》、《拾玉镯》、《擋馬》、《梅妃》等,并流傳至今。
正是在這種高強度的搭班演出中,孫正陽的演藝得到錘煉,逐漸懂得應該怎樣進行藝術塑造,懂得了舞台合作的重要性和“一棵菜”的精神實質,很快剛剛成年的他便成為一個成熟的醜角演員,在江浙滬一帶頗有影響,各個挑班老闆都願意用他。
1949年之後,孫正陽與李玉茹等一起加入了華東實驗平劇團,開始共同開創藝術發展的新天地。由于收入穩定,減少了奔波,孫正陽有了精心打磨劇目的機會,他很認真,虛心向同行學習,還赴北韓慰問志願軍,參加了有梅蘭芳、周信芳等組成的“天下第一團”,演出了《小放牛》、《拾玉镯》等重新加工改編的劇目,深得好評。1954年,華東地區舉行戲曲觀摩彙演,孫正陽以《鑄劍》中的配角,獲演員二等獎,可見,年僅23歲的孫正陽已進入著名演員的行列了。
從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這近十年中,孫正陽的藝術生涯可謂風華正茂,節節上升。他非常忙碌,除了經常有出國演出任務,還馬不停蹄地演老戲,排新戲,全年三百多天,幾乎天天出現在舞台上。他戲路寬,接受能力強,且不挑剔,肯傍角,甘當綠葉。是以在新創大戲《百花公主》、《七俠五義》、《梅妃》、《澶洲之盟》、《玉簪記》中扮演的大小角色都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孫正陽與夫人越劇演員攸月英結婚照
孫正陽雖然專攻文醜,但武功基礎也打得相當好。當劇團需要武醜時,他便開始涉足武醜行當。《七俠五義》就是孫正陽武醜成名作,他成功地塑造了蔣平機智善謀,且有正氣、重情義的江湖英雄形象。
孫正陽與梅保玖在《鳳還巢》中
醜角在平劇行當中叨陪末座,卻是最難演好的,難就難在要把一個不是站中間的角色演出居中角兒的分量來。在五、六十年代,上海平劇界有三位公認的名醜,孫正陽是其中最年輕、最有個人特色的名家之一,被譽為“江南美醜”。
他認為,醜角本身應該是美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美。是以他在角色的扮相、臉譜、穿戴上非常講究,在符合人物特征的基礎上,盡量光鮮、亮麗,拒絕肮髒、低俗。在唱念表上,同樣強調聲音美,形象美。孫正陽嗓音很好,清脆響堂且有磁性,但他從不賣弄嗓子,更不怪聲怪調,表演一招一式皆走正道。把小醜演得美是孫正陽一生的追求,于是,業内外一緻認同,他是名副其實的“江南美醜”。
孫正陽在《鳳還巢》中
也許正因為孫正陽具備這些深厚的藝術功底,1964年,他剛出國演出回來,便和童祥苓搭檔,接排現代平劇《智取威虎山》。令當今觀衆絕對想不到的是,孫正陽出演劇中的男一号楊子榮,而童祥苓竟飾演男二号少劍波。
孫正陽與童祥苓(右)在《智取威虎山》中
原來此時的《智取威虎山》遠不是後來的“樣闆戲”,楊子榮定位屬武生行當,以武打念白為主,很少唱。孫正陽武功好,嗓音也好,自然成了楊子榮的第一人選。
孫正陽在《智取威虎山》中飾演的楊子榮
然而1967年之後,随着《智取威虎山》被列為“樣闆戲”,脫胎換骨式地修改、打磨,孫正陽被“上面”指定扮演栾平,孫正陽原本忐忑不安的心也放了下來。畢竟隔行如隔山,從醜行變成文武老生,孫正陽内心确實感到某種局限。他表示:“我是醜角演員,演栾平正合适。”
由于《智取威虎山》劇組這些演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形象、表演能力都非常合适,新排的戲在北京演了幾次,許多中央上司都莅臨觀看。據說賀永華的座山雕和孫正陽的栾平得到一緻好評。這樣,這些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孫正陽在《小放牛》中
孫正陽當時是四級演員,本屬“三名三高”之列,極有可能也被“打倒”。但孫正陽最終卻免遭厄運,雖有運氣成分,更重要的是他極其出色地塑造了反派角色栾平。“上面”覺得這個角色隻能是孫正陽演,非他莫屬,超群的技藝保障了他在運動中的平安。
孫正陽在《擋馬》中
栾平這個角色幾乎無從借鑒,全靠演員自身的想象力,對人物的了解力和創造力。可以說,栾平的每一個動作、每一處表情、每一句台詞無不經過他認真的思考和反複的琢磨。
正如人們通常所說,角色有大小,演員卻沒有大小。栾平在劇中是個小角色,但經過孫正陽的出色演繹,這個角色卻取得了與主角一樣的強烈舞台效果,“江南美醜”功力果然令人刮目相看。
繼栾平成功後,孫正陽又在現代平劇《磐石灣》中擔任一個新的反派角色,國民黨特務“08”。雖然此劇影響不及《智取威虎山》,但孫正陽的表演仍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亮點。
孫正陽在《拾玉镯》中
1976年之後,孫正陽再次煥發藝術青春,又以醜行的身份活躍在平劇舞台上。1999年他又因在新編平劇《貞觀盛事》中成功演繹了孫無忌一角,獲上海市“寶鋼高雅藝術獎”和第八屆“中國平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2008年,他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平劇”代表性傳承人。他的代表性劇目《海周過關》、《秋江》、《鳳還巢》、《櫃中緣》、《法門寺》、《拾玉镯》、《小放牛》等都成為平劇“美醜”的代表作而載入平劇史冊。
如今耄耋之年的孫正陽,身體健康,老當益壯,早已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仍在為平劇醜行事業的傳承奉獻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