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甯陵縣黃崗鄉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麾下名将,身材魁梧,膂力過人。 本屬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率十餘人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衆而戰死。小說《三國演義》中稱典韋為“古之惡來”。

典韋
2.李通(167年-209年),字文達,小字萬億。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陽)人,東漢末年人物,汝南太守。早年以遊俠聞名于江汝,曾謀殺周直,獨霸朗陵縣。後來,率衆投奔曹操,補充兵源有功,拜為陽安都尉,其間不因私而忘公,不因其妻子的求請而過問扏法者。官渡之戰不但不被利誘,在當時許都以南民心不穩,唯李通的陽安猶存。建安十四年,救援曹仁,且戰且前,病死于途中。谥曰剛侯。
李通
3.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骠騎将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張繡初随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複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诩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将軍,封宣威侯。從征南皮而擊破袁譚。207年,在北征烏桓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谥定侯。
張繡
4.胡質(?—250年),壽春(今安徽壽縣)人,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荊州刺史、征東将軍。 年輕時與蔣濟和朱績皆在江淮之間聞名,在州郡任職。後來蔣濟任别駕,與曹操舉薦胡質,曹操于是任胡質為頓丘令。後來曆任丞相東曹令史,揚州治中,丞相屬等職。 黃初年間遷任吏部郎,先後出兵常山和東莞太守,後又遷任荊州刺史,加振威将軍,爵關内侯。 正始二年(241年),在樊城擊退吳将朱然,遷任征東将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任内鼓勵農耕,令糧倉有多年的儲藏,又設定東征台,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則用作軍事駐防。又開通河道,友善船隻航行,嚴防東吳攻擊。而沿海則一片安定。 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沒有什麼錢财。追封陽陵亭侯,谥貞侯。由兒子胡威繼嗣。
胡質
5.韓浩,字元嗣,河内(治今河南武陟西南)人,東漢末年曹操麾下的将領。 他因忠勇而聞名,是曹操的心腹将領,被委以執掌禁軍的重責。
韓浩
創作不易,大家給作者點一個小心心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