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全世界影迷看看中年男人表面光鮮背後辛苦的“真相”,也沒什麼不好的。
”
文 | 溫華
中國内地首映,工作日上午十一點,巨幕廳裡的觀衆以頭發花白的中年男士居多。這一集007的結尾有點悲壯,我就不劇透了,但旁邊的中年男人哭出了聲音。
應該是預見到了這種反應,電影早已備好預防針,讓邦德在裡面反複念叨着一句話:007隻是個符号而已。是啊,隻是個符号而已,但是從小看着007長大并且變老的中年觀衆仍然止不住為英雄遲暮傷心難過。
不管怎麼說,眼前這個邦德讓人有點陌生。曾經的花花公子007,不但心有所屬,還有了孩子,一心要過上居家好男人的幸福生活,留給世人一個大情種的背影。總之,這007很不007。
小時候看007,總覺得他不僅潇灑,而且“無敵”。這麼多年來,細節千變萬化,套路始終如一,007永遠是男人的“大英雄”,女人的“好情人”,觀衆們共同的傳奇和童話。
但童話終究隻是童話。第一部007電影誕生于1962年,那算起來,這位老兄現在也是快60歲的人。香車美女加全球旅行,紳士衣裝與超人身手,不攪拌的伏特加馬提尼,俱往矣。
現在他的問題不光是蒼老了容顔。男人不服老,但不能不直面自己的“中年危機”。就好像辦公室裡的老上司,老愛給年輕的下屬講他的輝煌往事,可言語之中的傷感已經掩飾不了他的力不從心。這個時代,已經不屬于他啦。
從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第一部《皇家賭場》開始,本是動作片完美工具人的007就被注入了更多人性的元素,原來無始無終橫空出世的007,漸漸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個人曆史和内心隐秘。他出身貴族,父母早亡,一段神秘過往尚待揭開。《幽靈黨》和《無暇赴死》裡反複渲染網絡與人工智能對真人特工的沖擊,讓007這種肉身拯救世界的孤膽英雄一再面臨挑戰。
這不就是活生生的職業危機嘛。沒錯,中年男人有經驗,有閱曆,但你得承認,精力大不如前啦。後浪已經拍上來啦,你是007又如何,傳奇故事也不能當飯吃啊。于是,中年男人還在職場上奔波,拼命支撐着體面,可内心,早就不堪一擊了。
從前肖恩•康納利和皮爾斯•布魯斯南隻需負責在電影裡拯救世界,順便跟美女調調情。展現全部直男魅力即可,沒有多少現實的煩惱。
可現在的邦德呢,又是痛失夫妻,又是陷入情網。總之,老男人真沒有那麼大的魅力啦。一向來去自由神出鬼沒的007,在小木屋裡脈脈含情凝視妻子,為自己的女兒做起了早餐,一片危機四伏中跳出這種溫馨的家庭劇場景,着實令老影迷吃驚不小。
一個青春不再牽絆多多的007,唉,可不就是中年男人的真實寫照嘛。難怪鄰座矜持的大哥反應會那麼強烈。
上溯到伊恩•弗萊明成名之前,身為軍情六處特工的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早就借用間諜小說的形式極力刻畫特工的普通人一面,推出一系列或軟弱或笨拙,不能打、沒顔值的間諜形象。
他告訴我們:“正常暴力(詹姆斯·邦德除外)不是英國特工的一個特點……男人們每天去辦公室掙他們的養老金,其背景很像其他任何職業(不管是銀行職員還是企業經理)的,毫無危險地例行公事,對于每個人物來說更重要的是私人生活。”
格林說詹姆斯·邦德是個例外,大多數英國特工無非也就是拖家帶口為養老金奔忙。結果呢,如今邦德也和他們沒差別了。這說明,全世界中年男人,殊途同歸。
聽到這裡,中年老男人們,是不是都悲從中來,憤怒地想要問候導演和編劇:我們隻是想做個浪漫的英雄夢,這都有錯嗎?
其實倒也不必。丹尼爾·克雷格剛開始演007的時候,被很多影迷嫌棄。現在他卸任了,反倒引起一波懷念和不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把一個從前看上去很有距離感的人物演得有血有肉,讓人感同身受了。
是以,讓全世界影迷看看中年男人表面光鮮背後辛苦的“真相”,也沒什麼不好的。以後,我們還會看到什麼樣的007?會不會有一位女性007?如果有,我希望她不是又一位喊打喊殺的“女強人”,那太刻闆印象了。
試想一下,一位頂級女特工,人到中年,一面要拯救世界和最危險的敵人搏殺,一面要照顧久不見面的丈夫和孩子,挽救情感危機。聽上去,是不是也挺帶感的?
編輯|沈彬
排版|甘瓊芳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