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晖,冬嶺秀寒松。
——魏晉 陶淵明《四時》

春夏秋冬,四時有序,也各有特點。春天東風解凍,溫暖的春水是一絕;夏天暑氣升騰,煙雲缭繞的奇峰是一絕;冬天天寒地凍,傲然挺立、依然青蔥的松樹是一絕;至于秋天,幹燥、清新的夜裡,那一輪格外明亮的月亮,是最令人魂牽夢繞的。
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秋月之下的景色,仿佛有了一層“濾鏡”。
秋天的洞庭湖泠泠水色和皎皎月光互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猶如自然、未經雕琢的一面銅鏡。從高樓遠遠眺望洞庭湖,澄澈的湖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青山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裡托着一枚青螺。
秋月
宋代:朱熹
清溪流過碧山頭,
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裡,
白雲紅葉兩悠悠。
秋月,最純粹。
清澈的溪水緩緩流過碧綠色的山峰,然後從最高處飛流直下。澄澈的溪水、湛藍的天空、冷清的月色,構成了一副空靈而清新的秋景圖。
白雲悠悠,山楓欲燃,這裡秋色獨好。聖潔的月光灑落下來,喧嚣的塵世仿佛離自己慢慢遠去,連躁動的心,也開始平靜下來。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裡鬥婵娟。
秋月,如同秋天本身一般靜美。
剛剛聽到南飛大雁在空中的鳴叫聲,才發覺夏日蟬鳴早已銷聲匿迹了。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湖水和天光練成了一片。想必不畏寒冷的霜神青女和廣寒宮中的嫦娥一定是在比拼着誰更冰清玉潔,才讓人間這寒月和冷霜互相映照,成就了一副壯美的秋夜畫卷。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
古今中外,多少人對着秋月,傾訴了無數難以說出口的思念和哀愁。
秋日的深夜,玉石砌成的台階上漸漸凝起了露水,宮女獨自站立在台階前擡頭望月,直到露水沾濕了她的羅襪,才不得不回到屋子裡。但寂寞的她回到屋子裡,依然隔着水晶簾望着這一輪玲珑的秋月,把自己的心事全講給了她聽。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唐代:溫庭筠
鏡水夜來秋月,如雪。
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
惆怅,正思惟。
又有多少人,被這一輪秋月,牽動了情腸,孤獨地與之相伴。
夜晚無風,池塘中的水波在秋月的映照之下,平靜得如同一面鏡子。皎潔如雪的月光之下,采蓮的少女穿着紅衣,化了紅妝,卻隻能空對着冷清的池水唉聲歎氣。心不在焉地一邊采蓮,一邊思念着自己的夫妻,愁思難解、黯然神傷,卻也隻有天上的秋月陪伴着自己。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今夜,擡頭望月,你是贊她神韻,思念起了什麼人,還是對她說了幾句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