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們不能要求一本小說是完全符合事實的。至于這本小說是否值得一讀,我覺得标準在于讀者是否能從中得到點什麼啟發。而小說中的觀點我們完全可以求同存異,畢竟這隻是小說,不是什麼權威學術刊物。
今天我想聊的是姜戎所著的《狼圖騰》。因為我個人是很喜歡這本小說的,也是我自己花錢買的第一本實體小說。當時看了感覺還是蠻受啟發的,有很多的感觸。

這部小說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陳陣在内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以狼為主體進行叙事,書中前後貫穿幾十個狼的故事,情節曲折緊張,場面宏大而神奇。一開始大青馬勇敢鎮定地獨闖狼陣就讓我深深的陷入書中的所營造的氛圍,而後蒙古女人和九歲小孩與狼徒手搏鬥;蒙古獵人坐山觀狼群設伏黃羊;狼群與軍馬慘烈的生死決鬥到最後小狼和草原的死亡。随着一個一個關于狼的故事的展開,讓我們直覺的描繪出了草原狼的形象。它們智慧、狡黠,具有很好的團結意識和為家族犧牲精神,他們崇尚自由,不聽天由命,為了生存不顧一切等等。
作為一名四川人,看這本書之前我對狼是沒有任何直覺概念的。在我的記憶中狼是兇猛殘暴的肉食動物。是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颠覆了心中固有的印記,深深的被其營造的草原狼的形象打動,它們視死如歸、百折不撓;它們團結而又富有智慧的形象仿佛就在我眼前,讓我為之着迷。
書中關于草原名族和漢民族的名族性探讨确實有其偏頗、詭辯之處。一直強調草原名族強大什麼的就更加讓人反感。如果草原名族真的如書中所寫的那麼強悍,如果遊牧民族真的能碾壓農耕民族,今天他們也就不是少數民族了。但是我認同作者最後所說的“不作‘文明羊’,不作‘野蠻狼’,而要作‘文明狼’”的觀點。因為我們确實比較缺少狼的進攻精神。
我喜歡這部小說,至少它營造了一種非常令人沉迷的草原狼形象,展現出了一種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
創作不易,分享一下吧!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連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