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作者:澎湃新聞

阿樹樹

【編者按】:這裡是一個懷舊劇場。

仍然清晰記得2001年的7月,那時,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的消息,剛剛從電視直播中傳來。經曆過前一次申辦的失敗,我們幾億人的努力終被認可,顯得彌足珍貴。這種巨大的榮耀和自豪感令舉國歡騰,群情激蕩。新聞說當日有40萬人走向天安門廣場慶祝。

正是在這一氛圍中,學校破天荒在大禮堂裡播放了剛剛上映的《少林足球》。我就是這樣第一次看到了這部影片。

這段有點難忘的淵源,大緻可以說明《少林足球》曾是一部有着不凡社會意義的影片。事實上在第二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它收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和男配等七項大獎,也并非藝術上有多麼巨大的建立,而是對于2000年前後整體已經沒落的香港電影市場來說,它都是令人振奮的一針強心劑。

而且,這還是周星馳第一次完全掌控的電影。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少年足球》海報

其實作為演員的周星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已經成了市場的保證。随着《賭聖》、《逃學威龍》等一系列票房爆炸的作品獲得成功,星爺影壇巨星的江湖地位日益明确。而在演員角色之外,他并不甘心隻作一個表演者,更逐漸進入了導演領域,對影片制作過程越來越多加入了創作意見。

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在具體星爺究竟如何細緻影響了每部影片的走向。隻是從演職員表上,可以看到從1994年開始的《國産淩淩漆》,周星馳和導演李力持開始并署為導演,之後兩人又聯手創作了口碑頗佳的《食神》和《喜劇之王》。除此之外還有和谷德昭一起合作執導的《大内密探零零發》。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李力持,不僅指導,更在多部喜劇片中也有出鏡。他和周星馳一起創作了多部口碑頗佳的影片。有傳言說在指導《少林足球》期間,周星馳在片場大罵李力持,導緻兩人不歡而散……事實上兩人後來确實再無合作。

李力持,應該算是對周星馳藝術創作上影響最大的一位導演。他的風格雖然并不如劉鎮偉的《大話西遊》那麼後現代主義與悲憫,但他擅長于在搞笑的橋段中增添上細膩的情感表達。上述他和周星馳聯合創作的三部影片都有感人至深的男女情感段落。而他作為導演的《唐伯虎點秋香》和《破壞之王》,也成為星爺曆年作品中的代表作。同時這些影片,也為周星馳原本癫狂誇張的喜劇風格,增添上了小人物頗為深情且無奈的色彩。可以說正是李力持的影響,使周星馳在不知不覺中終于将自己表演風格推向成熟。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從《喜劇之王》到《少林足球》,周星馳的表演風格越來越低調。是演技日益成熟的表現。

而《少林足球》,與上一部《喜劇之王》的風格差異明顯,可視作周星馳終于擺脫了合作過的導演們的影響,開始追求自己想要的創作方向。

這個創作方向,也基本貫穿了他之後的20年:大緻就是以單純的故事構思,加上武打動作以及電腦特效的設計,構成了賣座大片的商業模式;而從每場戲的核心來說,指揮所有演員完成高度風格化的喜劇表演,形成“無厘頭喜劇”的獨特節奏。

在商業模式上,周星馳的影片一直有賣點。如同《少林足球》中台詞所言:“功夫加上足球,一定是有搞頭的”。

整部影片的架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群退役少林武僧踢足球的故事。他們經曆了“重聚組隊——節節勝利——遭遇強手——終獲冠軍”這些階段,無非也是體育運動片的常見模式。這種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故事,加上頗受西方人崇拜的“功夫”元素,以及當年電腦特效的加成,使本片成為了第一部周星馳得以在西方世界獲得主流肯定的影片。甚至在十年後,2011年《時代周刊》評選的“曆年最佳25部體育影片”中,本片也獲得一席。

對于一個主要靠表情動作、無厘頭台詞、節奏化念白方式來制造笑點的喜劇演員來說,語言的隔膜原本是他難以走向海外的最大障礙,然而周星馳的第一部影片,就克服了這些困難。可謂是大獲成功。正是《少林足球》的成功,獲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青睐,才給了周星馳更大的投資,創作了之後的《功夫》。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少林足球》劇組

其實這樣的成功,也離不開周星馳身為影片制片人,事先的精心策劃。為了影片在商業獲得最大的成功,他選取“少林功夫”的元素,本來就是在大陸地區也頗有話題度的賣點。而選擇剛剛憑《還珠格格》大紅大紫的趙薇作為女主角,也是出自最大程度的票房考量。

甚至當年一度在宣傳期,還傳出周星馳海選出一位不知名的路人,大陸姑娘李卉擔當女主角。包括在大陸取景拍攝,在上海恒隆廣場外還有重要的拍攝戲份等等新聞。然而影片真正上映時,才發現這種比“超級女聲”更早的海選噱頭,基本隻是片尾中出現的5秒鐘鏡頭罷了。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聲勢浩大的所謂“星女郎”,最後隻有幾個鏡頭。也這是商業上的一種宣傳吧。

而片方對此的解釋,也一度宣傳為女演員李卉原本是第一女主角,但是演技等問題造成了她最後隻出場成了一個群演。這位未曾證明過自己實力的女演員,之後也就在《少年包青天2》中出演了一個主要角色,之後基本就銷聲匿迹了。

對于星爺在影片商業上的種種做法,我們不便多加評論。隻能說很多次他和投資人的合作并不是特别愉快,往往事後會以口水仗甚至直接打官司來了結糾紛。而這些新聞,再聯想到他對于合作拍戲的演員關系,處理得并不是那麼妥當,就很難說他經營影片的方式沒有任何問題。

其中是非恩怨,可能除了當事人,并沒有其他人能了解得更清楚。隻是當年無論是誰,恐怕也不會料想到,《少林足球》竟然是周星馳和黃金搭檔吳孟達的最後一次合作了……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達叔已逝,他和星爺最後的銀幕合影留在了《少林足球》中。對喜愛他們的影迷來說,是一種遺憾……

在藝術上,《少林足球》作為導演周星馳的處女作,與他之前的影片呈現出一些不同。由于題材本就是團隊作戰,周星馳開始有意無意啟用大量自己提攜的配角,包括田啟文、林子聰、陳國坤等等,還有在大陸公映時被删掉舞蹈出場的“醬爆”。這些人員的加入,為影片帶來了不少活潑新鮮的元素,使得主角周星馳本人的戲份被刻意沖淡。似乎從這時開始,他就很抗拒自己在幕前繼續扮演裝瘋賣傻的角色,反而尋求一種更為收斂化的表演風格。他更将創作能量集中在監控器後面,作為導演,開始從配角身上複制出無數個“周星馳”的表演副本。甚至連趙薇也被迫扮上了無比醜陋的形象,來協助完成無厘頭喜劇那種悲喜交加的意境。

在所有這些配角中,可能隻有達叔還保留着自己的表演風格。他繼續扮演着和周星馳之前二十年合作中那種“不靠譜的長者”角色,時而滿不在乎,時而嚴肅斥責,以一種看破人生的老頑童心态,引領着周星馳扮演的角色,往最終成熟的道路上前進。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少林足球》劇照

無論是導演對影片整體表演風格明顯的掌控,或是電腦特效漫畫化的嘗試,都展現出周星馳自己對電影某種“有趣”和“好玩”的追求。他親自執導的影片都不複雜,似乎都展現了某種孩童的玩鬧之心。然而有時也因為過于簡單,可能不像比如《喜劇之王》、《大話西遊》那樣,值得反複觀看,體味人生。

然而《少林足球》相比他之後的那些作品,還是有一些社會閱曆的亮點。主角希望尋回師兄弟的過程,就好像一場并不成功的同學會,人生理想落盡,世态炎涼紮心。單純談感情似乎已不足以讓大家重聚,然而最後所有的夥伴,卻仍然是來了,說是主角喚醒了他們的理想也好,說是被情義感動也好,碌碌無為的中年人們決定聚合一處放手一搏,仍然是全球觀衆都能看到心酸又勵志的橋段。

然而這種亮點,可能已經是星爺最後的藝術之光了。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這句台詞某種程度上像是傳銷導師空洞的口号。但周星馳的影片總能帶給觀衆美好,似乎小人物真能實作鹹魚翻身。

若幹年後,如果觀衆們再提起周星馳,我們還能記住什麼?

可能不是無厘頭表演開宗立派的好笑,或是他幾十年創作以及後續模仿者們對華語影壇喜劇風格的影響,而可能是他影片中那些真正感人的部分——對小人物命運一種自嘲式的悲憫。

——沒有人比周星馳演的小人物更為紮心了。這些角色始終是被社會嘲笑的最底層,無論他們多麼努力,似乎結果也是那麼可笑。甚至他們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稍微往上爬一爬時,他們也會對自己舊日夥伴再加以最無情的嘲諷。這些小人物,隻有當他們真正看破世事無常後才會明白,原來人的尊嚴不是來自攀附權貴或是金錢地位,而是戰勝内心的渺小自我之後,才能獲得真正強大的力量。

對底層人物心理深刻的自嘲和展示,是周星馳的藝術中真正能讓觀衆感到觸動的部分。看似都是誇張的,其實本質還是現實生活。

《少林足球》:20年前有過這樣一部喜劇

趙薇在影片中飾演阿梅,誇張而粗糙的化妝風格,已經不能讓人覺得好笑了。更有一種小人物空有意願,卻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悲哀。和“鹹魚的夢想”聯系在一起看,是頗為紮心的現實。

這部《少林足球》正是因為這種打動人心的精神核心,而值得有機會一看再看。可惜周星馳之後20年執導的影片,大部分都缺乏讓人再度觀看的欲望了。

本期編輯 鄒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