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關注國際新聞的差友們應該知道,最近美國可不是很太平。。。
5 月 25 日,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位非裔男子喬治·佛洛依德因被懷疑使用一張假鈔,遭遇了當地警方的暴力執法,不幸去世。
現在可是網際網路時代了,英國女皇喜歡養柯基都人盡皆知,更别說這事兒是在光天化日衆目睽睽之下發生的了,這個過程被周遭的攝像頭以及路人全程錄制了下來,并且釋出到了網上,很快就傳遍了全美國的網絡。
官方對此事件的處理方法是開除當事警員,随後逮捕他們并且提起公訴。
可是這并不能平息群眾的怒火,由于疫情之後群眾心中長久積壓的消極情緒、節節攀升的失業率以及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佛洛依德之死成為了一根導火索,引發了現在蔓延美國 20 多個州的全國性示威遊行活動。
這下子因為疫情死氣沉沉已久的美國街頭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美國許多城市的街頭都聚集了大量遊行示威的人群,甚至有大量的示威者包圍了白宮。
與此同時,也有人借着遊行的名義在大肆打砸搶燒,硬生生地把現實生活中的城市變成了影視作品中代表 “ 混亂 ” 的哥譚市。
擅長 “ 推特治國 ” 的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一方面表示對佛洛依德之死表示哀悼,一方面也在推特上和群情激奮的網友瘋狂對線,表示絕對不會姑息此類行為,并且會派出國家警衛隊維持治安。
就在特朗普和網友對罵得正歡的時候,一個叫做 “ 匿名者 ” (The Anonymous )的黑客組織突然釋出了一段視訊,更加激化了示威者與美國政府的沖突。
在這段視訊中,匿名者組織聲稱全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問題都非常嚴重,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方更是其中情況最嚴重的之一( The Minneapolis police department is among the worst )。
“ 警察暴力執法和謀殺是美國廣泛存在的問題 ”▼
根據匿名者組織的調查,佛洛依德之死隻是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方暴力執法的冰山一角,過去的 20 年中,明尼阿波利斯市有 193 人因警方暴力執法死去,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有類似事件發生而登上報紙頭條。
更多的事件因為隻有當事警官知道真相,而被埋沒了。
關于美國警方暴力執法的相關報道時不時就會上一次新聞,許多人可能都對此見怪不怪了,可當這其中隐藏的問題如此赤裸地暴露在公衆面前後,尤其是在如此敏感的時刻,更進一步激化了群眾和警方的沖突。
于是就出現了許多示威者沖擊警方,警方出于自衛進行反擊,進而逮捕示威者的情況出現。
這還不算完,在揭露了明尼阿波利斯市警方的暴力執法證據後,匿名者組織又釋出了一個 2016 年的法律檔案。
其中指控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以及美國投資者傑弗裡·愛潑斯坦( 他是特朗普的好友之一 )涉嫌犯下了強奸、強制性性行為、性虐待、非法監禁等罪行。
更嚴重的是,這些犯罪行為是針對一些未成年受害者的,這個檔案一出現,就被各大媒體争相報道。
這會兒特朗普剛準備把示威遊行中的打砸搶燒行為的帽子扣給一些極端左翼組織呢。
美國将把極端反法西斯組織劃定為恐怖組織▼
一看這火燒到自己身上了,急的都坐不住了,趕緊發了一條微網誌,内容很簡短,就兩個單詞 “ FAKE NEWS!”( 假新聞 )。
立馬就有人在下面回複了特朗普關于他對未成年人進行性騷擾以及性侵的指控。
可是很快就有人指出這些檔案是僞造的,但這個聲明本身也沒法确定真假。
僞造品▼
随後又有更多人貼出了特朗普沒當總統時和一個未成年少女的親密照片,其中還有他和傑弗裡·愛潑斯坦的 “ 合照 ” ,合照中他雙手摟着一位小姑娘,親吻着她的頭發。
在許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眼裡,這就是坐實了特朗普戀童行為的證據,然而這張被傳到包漿的圖中的小女孩其實是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特朗普,而且這張照片還是兩張照片合成出來的。。。
那份指控檔案目前沒有專門人士給出鑒定結果,至少照片肯定是假的了,是以關于這部分指控内容的真實性,還是有待商榷的。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唐納德·特朗普确實和傑弗裡·愛潑斯坦的私交很不錯,畢竟特朗普在當上美國總統之前,和愛潑斯坦一樣也是美國商業圈子裡響當當的人物。
特朗普和愛潑斯坦在 2002 年時攜各自妻子參加派對▼
而傑弗裡·愛潑斯坦則是被記錄在案的性罪犯,還是和未成年少女有關系的性罪犯。
他在 2019 年 8 月于監獄服刑時,被發現在監獄中自殺了,其中有許多疑點,也有人懷疑他是被謀殺的。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關系存在,是以當匿名者釋出關于特朗普戀童的相關 “ 證據 ” 時,有許多人都選擇了不調查真相而去相信它。
話說回這個知名的黑客組織 “ 匿名者 ” ,它的起源是美國一個叫 4chan 的論壇,在這個論壇裡如果使用者在注冊時使用論壇預設的 ID ,他在論壇上的名字就會顯示為 Anonymous ( 匿名者 )。
有人發現 “ 匿名者 ” 是一個很好的隐藏自己身份的手段,于是慢慢地這些人就湊到了一塊兒,自稱匿名者,組織成員有許多進階計算機專家以及進階工程師。
一開始組織成員隻會在社群進行一些娛樂、惡作劇活動,組織的追求是 “ 網際網路自由 ” 。
但是在 2008 年,他們展開了一個反對山達基教會的活動,因為山達基教會 “ 企圖控制網際網路資訊 ” ,而不是針對教會本身。
他們首次使用了黑客攻擊的手段攻擊了山達基教會的首頁,還上傳了一段視訊對山達基教會進行警告。
在視訊裡,這位匿名者還說出了組織的口号:
We are Anonymous, 我們是匿名者,
We are a Legion, 我們是軍團,
We do not forgive, 我們不會原諒,
We do not forget, 我們不會忘記,
Expect us. 期待我們。
随後,匿名者還在世界各地的山達基教會設施附近示威,這些匿名者都戴着電影《 V字仇殺隊 》主角 V 的蓋伊·福克斯面具,這也成了匿名者組織的标志。
據說一開始他們想過在蝙蝠俠服裝作為組織标志,可後來發現這玩意兒太貴了,遠不如蓋伊·福克斯面具便宜又實惠。
此後匿名者幹過許多大事,包括打擊兒童色情網站、盜取 ISIS 組織在相關社交平台上的賬号等行為。
随着這些行為,匿名者逐漸成為了網際網路上最大的黑客組織,
同時網際網路輿論開始把“ 匿名者 ”打造成羅賓漢式的自由與正義的化身( 也許年輕人還覺得他們很酷 ),相信“ 匿名者 ”就是相信真相。
但這次事件其實也暴露出了“ 匿名者 ”組織存在一個很重要的信任問題:匿名者沒有明确的組織規定以及領袖,任何人都能以匿名者的名義采取行動。
這就導緻了那些社交媒體平台上的所謂匿名者 “ 官方 ” 賬号,也都是分屬于不同理念、不同信仰的人在管理着。
現在看來,匿名者有時候也會散布一些半真半假的消息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因為他們知道,媒體和群眾最容易被什麼東西所吸引,就好像是一汪養着無數錦鯉的池塘一樣,隻要灑下一把餌料,就可以輕易破壞池塘的平靜。
喂過魚的各位肯定有體會:池塘裡的鯉魚才不管你撒的是面包屑還是木屑,照樣一哄而上。
這些“ 匿名者 ”們的真實目的,就無從得知了,也許是表達政治訴求,也許是利益集團暗中操控,反正差評君覺得與他們一開始聲稱的 “ 網際網路自由 ” 相去甚遠。
對于我們來說,除了懷着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情看待這些“ 匿名者 ”在外國社交媒體上興風作浪,也别忘了重新拾起敬畏之心 —— 你永遠也不知道在網絡消息是帶着怎樣的目的出現在你的時間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