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網專訊:據張家港、青島等地棉花貿易企業回報,随着周一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強勢逼近120美分大關,重新整理十年來新高,不僅12/1/2/3月份美棉、巴西棉、印度棉等詢價/成交大幅減少,而且中國各主港保稅棉花庫存的下滑勢頭也明顯收斂,但清關外棉因基差保持平穩,鄭棉上漲幅度遠遠落後于ICE而出貨小幅增加。
黃島某棉花企業表示,由于10月22日以來ICE期貨七連漲,主力合約從106美分/磅被直線上拉至120美分/磅,不僅大量ON-CALL點價合約被“關門套牢”,而且10月份簽約的保稅棉、船貨也面臨執行難題,賣方主動協商重新修訂成交價格、推遲交貨甚至取消合同的現象逐漸增多。
某國際棉商表示,ICE在美國三大股指再創曆史新高、中國簽約采購2021/22年度美棉依舊強勁、能源及化工、農産品期貨上漲“卷土重來”等利好的拉動下,基金逼倉延續,ICE主力合約底部短線有望站穩120美分/磅,繼續向125美分/磅進軍。
對于相關部門“調整2021年投放儲備棉中地産棉的銷售底價計算方式”,棉花貿易企業普遍認為對外棉銷售的影響比較有限,一方面中國棉紡織企業、貿易商詢價/采購的重點是中高品質外棉,與國儲地産棉形成高低搭配,二者并非直接競争;另一方面10月下旬以來棉花市場呈“外強内弱”,價差持續收窄,新計算公式下的地産儲備棉銷售底價也呈上行,對港口低等級低品質2018-2020年度陳棉銷售雖有沖擊,但因庫存低、企業資金流相對充裕而可短暫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