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代詩人李觏寫過許多詩,唯有這一首《鄉思》,最值得一讀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宋代:李觏《鄉思》

宋代詩人李觏寫過許多詩,唯有這一首《鄉思》,最值得一讀

李觏是北宋時期很有影響力的儒家學者,也是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一生以教學為主,創辦了盱江書院,學者稱其為盱江先生。他的文章寫得很好,一生著述宏富。他偶爾也寫詩,讀了他的詩,真覺得不怎麼樣,跟詩歌大家差距太遠,唯有這首《鄉思》詩,倒情真意切,值得一讀。

思鄉的詩,自然是詩人作于身在他鄉,思念情親之時,正是真情流露,往往誠摯動人。思鄉之情,每個人都相似,他人之情,與自己之情,極易産生共鳴。是以情一真,寫的詩自然也就好了。

宋代詩人李觏寫過許多詩,唯有這一首《鄉思》,最值得一讀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人們都說太陽落下的地方就是天邊,也即是大地的盡頭。但是我遙望天涯,一直看到大地的盡頭,卻看不到家。這兩句詩是傷感離家之遠。這裡是化用一個典故。晉元帝問還是幼年的晉明帝:“你認為長安跟太陽,哪個更遠?”明帝頭一天說:“太陽更遠,沒有聽說過有人是從太陽那裡來的。”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非常驚異,第二天當着群臣的面,又問他一次,明帝卻改口說;“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為什麼跟昨天回答的不一樣了。明帝解釋說:“擡頭就能看到太陽,卻看不到長安。”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這兩句則是解釋望極天涯卻看不到家的緣故,家在千裡外,中間有重重疊疊的青山阻隔着,又有重重暮雲,遮擋着重重青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山阻雲遮,更不可能看不到家。

宋代詩人李觏寫過許多詩,唯有這一首《鄉思》,最值得一讀

​四句詩,分四層意思,層層遞進,逐句加深強調離家之遠,也間接把思鄉的愁情發揮到了極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