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菱詠月與賈雨村害石呆子奪古扇。“紅樓魔幻筆法”之二

作者:龍鄉紅樓

如果說一則小小的插曲,就能給一個人物一段故事,增添燃料,插雙翅膀,裝上開關,豎起鏡子而且還不着一絲痕迹的話,指的就是“石呆子”與香菱和香菱學詩詠月。

“都是那賈雨村什麼風村,半路途中那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

平兒一邊罵賈雨村,一邊向薛寶钗和香菱講述了,賈雨村為了奪取二十把古扇獻給賈赦,害得石呆子變賣家産後,古扇被搶,人也不知是死是活;連累得賈琏也遭到賈赦一頓毒打,臉上還被打破了兩處。

香菱詠月與賈雨村害石呆子奪古扇。“紅樓魔幻筆法”之二

雖然有曲折,但故事明了,情節簡單,對其該怎麼認識和了解呢?

其實,《紅樓夢》裡類似這樣的小插曲、短故事不在少數,對它們進行認識和了解時,都不可孤立地單單隻死盯着這些小插曲、短故事不放,哪怕是稍稍錯開一下視線。

因為這些小插曲、短故事看似孤立,實際上與前後文的情節是有緊密連系的。雖然它們作用意義各有不同,卻都是打開前後文故事情節之謎的鑰匙。

例如:“焦大醉罵”與秦鐘的出場;倪二借錢與賈芸的出場;張金哥殉情與“饅頭庵”;“耗子精偷香芋”和賈寶玉探襲人等,前者與後者之間都有着緊密而不可分割的關聯。

石呆子與香菱學詩詠月同樣如此。如果不談香菱學詩詠月,對石呆子的所有解讀都将注定不會有任何意義。

平兒來講“石呆子”之際,香菱正因要搬進大觀園而求寶钗教自已寫詩,寶钗很不以為然表示了反對。于是,剛搬進大觀園,香菱就去找黛玉,黛玉欣然同意。

上一篇《香菱學詩與黛玉家住揚州,“紅樓魔幻筆法”之一》中已經談到,香菱按照黛玉出的題目,寫了三首吟詠月亮的七律。而黛玉的家鄉揚州,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月亮城”,香菱吟月即是在借吟泳“月亮城”吟詠明朝。

這與石呆子的故事又有什麼關系呢?

香菱因學寫詩茶飯無心,坐卧不定。寶钗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颦兒引的你,我和他算賬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

連續三“呆”中竟有一個直接就是“呆子”,而“石呆子”在這一情節中“夾塞,使兩者本身就有了關系特殊的嫌疑,“呆子”無疑是在暗示中證明,“石呆子”即香菱鏡子中的影像。

同時,賈雨村的兩次“葫蘆案”,前一次因争搶香菱,這一次插入于香菱學詩之際,也為石呆子是香菱鏡中影像增加了第三道鎖。

進而便可得出,石呆子珍愛更甚于自己生命的古扇,等同于香菱在睡夢得到的詠月詩。

石呆子那二十把古扇中畫有湘妃、棕竹、麋鹿、玉竹。批語言說,《紅樓夢》文字“表裡皆有喻。那這四種扇面都有什麼隐喻呢?

第一種畫裡的湘妃,說的是在湖南湘水之畔等待舜帝娥皇女英,黛玉号為“潇湘妃子”即來源于此,有大明王朝的隐喻;

第二種畫的是棕竹,除了東南亞,分布在我國江南大部分省份,以此隐喻南明政權;

第三種麋鹿,俗名“四不象“,主要生長于長江中下遊地區,即《紅樓夢》正文開始第一句“當日地陷東南”之“東南”地區。

楔子中的“女娲補天”,是因為水神共工怒觸不周山,造地陷東南,天也塌了一個窟窿,意味着“末世”的到來。此際,這個“末世”則是由滿清胡虜(鹿)制造出來的。

第四種畫是玉竹,“玉”在《紅樓夢》裡暗隐傳國玉玺、王朝、皇權、天下;“竹”則暗隐朱明王朝。而“玉竹”,其分布則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地區,于是就“天然”地擁有了“天下”屬性。

總之,四種扇面,内含大明滅亡,滿清入關,南明抗清的曆史。

自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金陵)建立南明政權始,至1664年八月十四日李來亨在茅麓山自焚,大陸最後一支抗清力量失敗,經曆了二十年有餘,這便是石呆子擁有古扇二十把的原因。

香菱詠月與賈雨村害石呆子奪古扇。“紅樓魔幻筆法”之二

在看到賈雨村為了古扇而加害石呆子的時候,聯想到“葫蘆案”是很自然的事。而當時的香菱因為被拐走已經七、八年,自己“甄英蓮”的名字也忘記了;後來,夏金桂又把“香菱”改成了“秋菱”。

那麼,英蓮、香菱、秋菱三個名字都隐喻代表什麼呢?

且說英蓮還小的時候,賈雨村曾口占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第一句字面上是說正月十五,字面下則另有隐意。秦可卿死時托夢給王熙鳳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樹倒猢狲散”、“盛筵必散”。

所謂“樹倒猢狲散”,暗隐崇祯十七年這個甲申年(猴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明朝滅亡,即“月滿則虧”“盛筵必散”;

第二句則嵌入了“滿清”二字,“玉欄”指皇宮紫禁城,隐指随着大明滅亡,滿清“水滿則溢”地入關進入北京,占領紫禁城。

第三、四句為滿清自居“正統”,欲将取代大明後而成為天下共主。

賈雨村又吟一副對聯:

“玉在椟中求善價,

钗于奁内待時飛。”

“玉”隐天下、皇權,上聯意為随着明朝的滅亡,天下正在等待産生一個新的主人;

“钗”的“金”字旁指來自後金的滿清,下聯意為滿清将趁機入關來建立一個以中原為中心的清王朝。賈雨村字“時飛”,可見薛寶钗與賈雨村皆隐滿清。

英蓮諧音“應憐”,朱,為紅為木;“英”,為“落英”“落木”,隐朱明滅亡。蓮則生長于泥水之中。

香菱詠月與賈雨村害石呆子奪古扇。“紅樓魔幻筆法”之二

是以,“英蓮”這個名字與賈雨村的一絕一聯,皆隐指明朝滅亡,滿清入關這個曆史節點。

“香菱”是第二個名字。“香”為梅花之香,借高啟《詠梅九首》中“月明林下美人來”句,隐指林黛玉為梅花,代表明朝。“菱”隐指“金陵”,與影射弘光帝朱由崧的賈迎春住在“紫菱洲”含義是相同的。

是以,“香菱”之名,隐指1644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之後的南明。

“秋菱”是夏金桂改起的第三個名字。李自成出生于宋朝西夏開國之主的家鄉“李繼遷寨”,“夏”代指明末農民起義軍;“金”指滿清;“桂”為桂王,即永曆帝朱由榔;“秋”為樹木凋零之時;“菱”為南明政權。

是以,夏金桂給改名秋菱,意為明朝先後遭遇了農民起義和滿清鐵蹄的戰争後,最後于永曆十六年(1662年)四月十五日,随着朱由榔被吳三桂所害,終于滅亡。

由此也可以看出,石呆子二十把古扇四種扇面,與香菱三個名字的意義是相同的。而且隻有明白了香菱三個名字所代表的含義,才能正确了解她的判詞:

“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緻使香魂返故鄉。”

第一句是說,南明與大明王朝是一脈相承的正統王朝;

第二句是說,南明經過了二十年艱苦的抗清鬥争;

第三句是說,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曆政權經曆了十六年;

第四句是說,終于在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成為了曆史。

很多老師認為,“兩地生孤木”也隐指吳三桂,可是,他豈能配得上在香菱判詞中占居一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