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蓉打動洪七公肯教郭靖功夫,真的是那三道菜很美味嗎?

作者:佳炑讀金庸古龍
黃蓉打動洪七公肯教郭靖功夫,真的是那三道菜很美味嗎?

圖檔來源網絡

讀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章節是寫劉外婆走進大觀園,被富麗堂皇、像似皇宮的賈府震撼到懵逼,一邊走一邊啧啧稱奇。

當然,作為簪纓世族的賈家,奢華排面是可想而知的。這個讀來到沒什麼,畢竟咱比劉外婆見過些世面。

而接下來,作為讀者的我,卻被一道菜震撼到了。就是王熙鳳招待劉外婆用膳,一道道精美絕倫的菜品端上桌,擺盤精緻到讓劉外婆舉足無措,不知如何使筷,就近處夾了一道涼菜,卻不知這道涼菜大有名堂。這道開胃的餐前涼菜叫茄鲞,怎麼做的呢?

節引如下:

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隻要淨肉,切成頭發細的絲兒,曬幹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曬幹。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劉外婆聽了搖頭吐舌道:“我的佛祖,到得十幾隻雞兒來配他,怪道好吃。”

從劉外婆的眼中,賈府富貴奢華,窺斑見豹。

如今《紅樓夢》中的菜品去北京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就可以吃到。多貴呢?很貴很貴,問為什麼這麼貴?你吃的是文化。

開頭引用《紅樓夢》這一段内容,主要是為了烘托下面我要說的奇特菜品。它們分别是“玉笛誰家聽落梅”、“好逑湯”、“二十四橋明月夜”。你們會說這哪裡是菜名,是遠方的詩意啊!

這就是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黃蓉做給老饕洪七公的三道菜。甭說你我覺得這菜名奇特,就連老饕洪七公第一次聽也誇:“這丫頭不知是哪個稀奇古怪的老子生出來的。”

黃蓉就是用這三道菜征服了老饕洪七公。如果饞蟲是蠱,黃蓉就是種蠱人,老饕洪七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絕學“降龍十八掌”教了郭靖十五掌。

黃蓉會做菜,一點不奇怪。南宋時期,臨安一帶(即今日杭州)出現了重女輕男的風氣,女子以擅庖廚為榮,不學女紅也要精通廚藝。如今看來,不得不感慨一句,多麼好的學習氛圍,多麼進步的競崗風氣。

“中下之戶,不重生男,每生女則愛護如捧壁擎珠,甫長成,則随其資質教以庖廚藝業。”

像以女性命名的宋嫂魚羹,直至今天仍然可以在杭州菜館的菜單上找到。1127年,北宋靖康之恥後,宋皇室南渡,以臨安為首都,建立了南宋政權。這場中國曆史上的漢民族大規模遷移,促使了南北飲食文化的融合。由此可見,杭州菜源于南宋,其女性功勞頗大。

而黃蓉做的菜,大機率就是杭州菜,她除了會做那幾道菜,還可能會做蟹釀橙、清湯越雞、鲞扣雞,老法蝦仁等。但拿杭州菜應付北方漢子洪七公,肯定是不行的,是以要花些心思。

其實,這三道菜實際是三道題面。且看第一道菜,玉笛誰家聽落梅;光聽名字就充滿詩意。這樣的急智,也就是黃蓉這個鬼丫頭能想到。

黃蓉廚藝是好,但是面對品嘗過皇帝私宴的洪七公來講,未必有十足把握。是以美味隻是一方面,而讓洪七公品出美食背後的深意才是赢了。

黃蓉做好後,端上來,讓洪七公猜。洪七公不愧是老饕,夾了一筷子就吃出來,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一條是獐腿肉和兔肉混合。

五種肉味都嘗出來了,不簡單。烤牛肉本身就很香了,加上五種肉一起烤,那更香了。

借洪七公的嘴來感受一下:“隻覺滿嘴鮮美,絕非尋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諸味紛呈,變幻多端。”

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如果不算次序變化,可有25種滋味産生,跟易學裡梅花術數一樣。又因為肉條形狀像笛子,“誰家”聽落梅,意思就是誰能吃出這番滋味,誰呢?洪七公呗,這等高超的馬屁拍的是極緻了。

是以黃蓉給它起名叫“玉笛誰家聽落梅”。

了解了第一道菜,第二道菜,好逑湯就更容易了解。

看下原文描述:碧綠的清湯中浮着數十顆殷紅的櫻桃,又飄着七八片粉紅色的花瓣,底下襯着嫩筍丁子,紅白綠三色輝映,鮮豔奪目,湯中泛出荷葉的清香。

這道菜“色、香、味”俱全,看着都養眼。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那是不必說了,櫻桃裡還嵌了斑鸠肉,太驚喜了。

人家黃蓉還給這道菜作了解釋,如花容顔,櫻桃小嘴,便是美人。竹解心虛,蓮為君子。斑鸠取自詩經“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叫作“好逑湯”。

請看“竹解心虛”這個詞,有沒有想起來白居易的那首詩呢?

原文: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啥意思呢?就是說樂水的人性格淡泊,我要以水為友;竹子懂得虛心謙遜,可以做我的老師。穿梭在人生海海,這樣費心費時是為了尋找知音朋友嗎?

看到沒,這就是黃蓉的高明之處,開始和洪七公互動了。絕不絕?

第三道菜,就更絕了。

二十四橋明月夜,這道菜就是火腿蒸豆腐。但背後深意,卻極為深意。

小說裡是這樣寫的:

那豆腐卻是非同小可,先把一隻火腿剖開,挖了廿四個圓孔,将豆腐削成廿四個小球分别放入孔内, 紮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卻棄去不食。洪七公一嘗,自然大為傾倒。這一味蒸豆腐也有個唐詩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橋明月夜”。

誰的詩呢?是被譽為小李杜的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原文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這首詩完全點題,再明顯不過,玉人在何處啊?不就是在眼前嗎?不就是你洪七公嘛!

可見黃蓉為了讓洪七公教郭靖武功,真是極盡聰明才智之能事。三道菜均展現了黃蓉的廚藝精湛,手法高超,聰明才智和對郭靖的真心。

在文章最後,引用洪老前輩的一句話做ending,也是我極為感同身受的一句話:“我闖蕩江湖多年,這樣的女娘們,我怎麼就沒遇到過?”

-end-

黃蓉打動洪七公肯教郭靖功夫,真的是那三道菜很美味嗎?

聲明:“佳炑讀金庸古龍”原創文章,如要轉發務必注明作者,不然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