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年間海盜十分猖獗,朝廷十年圍剿都不曾剿滅,為何卻自首了
導語:随着春天的來臨,氣溫逐漸升高,海洋裡的魚兒們也開始上浮,貪婪地呼吸春日裡的溫暖空氣,廣東沿海一帶的漁民此時也忙碌了起來,要抓住這一次絕佳的捕撈機會大賺一筆;漁民老張起了個大早,拉上睡眼惺忪的兒子,帶上工具駕駛家裡的漁船向海中行去;傍晚歸來魚滿倉,在老張父子心情大好之時,從遠處急駛來兩艘船,緊接着從上面跳下來五個兇神惡煞的持刀大漢,老張頓覺不好,這是遇上了海盜;結果不僅一天的辛勤勞動成果被海盜全部搶走,自己的兒子也被擄走作為人質,海盜索要巨額贖金才肯放人,老張心想,這一次自己吃飯的家夥──漁船,恐怕要變賣了,否則自己的兒子恐怕要身葬大海.......

清嘉慶年間,東南沿海一帶海盜活動十分猖獗,他們四處劫掠過往的商船,扣押人質索要贖金,還私自圈海收取商稅,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漁民、商人的正常生活,也挑戰了清朝對于海洋的控制權;清廷對此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圍剿,可一直到嘉慶十五年,才滅了兩部大型團夥的海盜,但随後其他的衆多海盜,都紛紛主動向清廷自首,那些昔日裡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的海盜為何會主動自首呢?是他們良心發現還是另有隐情?聽編者為您慢慢解讀。
東南沿海的海盜,在嘉慶十五年紛紛向清廷繳械自首,據統計這一年中共有3萬多海盜自首,清廷收繳了2000餘門大炮,和一百多艘大型艦船;裝備豐富的海盜主動向清廷自首,這是有原因的。
第一,海盜首領被滅。
從海盜内部組織來看,首領一旦被滅,餘下的幫衆都會做鳥獸散;例如閩南第一大幫派朱濆一部,是當地實力最頂尖的的海盜群體;嘉慶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朱濆被清廷水師包圍,最終朱濆不敵清軍,他被炮彈炸傷了咽喉不治身亡;三個月後朱濆的兄弟朱渥帶領3000餘衆海盜,并攜帶42艘海船、800門銅炮向清軍投降;由此可見首領在海盜内部的核心作用無人可以替代,縱使是幫主親兄弟也難以重振盜幫;随後多數海盜首領被清軍擒殺,餘下的幫衆也如朱濆一夥一樣集體倒戈,紛紛向清軍投降。
第二,海盜懼怕牽連家人。
清廷對于海盜的打擊方法,一向是一人犯法牽連全家,海盜常年漂泊海上難以抓捕,清軍就設法捕捉住海盜的家人,迫使他們投降;例如嘉慶十三年,浙江巡撫得知大海盜張阿治系惠安縣人士,便派人到張阿治的老家,抓來其母親與弟弟,張阿治得知母弟被捕心急如焚,率領全幫160名海盜,與86門火炮向清軍自首;随後張阿治在供詞中也強調說,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朝廷能釋放了母弟;清廷也信守諾言表示,隻要有海盜主動投降,一定寬宥他們的家人,否則就将抓住的海盜家人立即處死;是以大多數家人被抓的海盜,都隻能被迫投降,進而換取家人的平安。
第三,海盜職業風險太高。
清朝海盜大多都是周邊窮苦漁民出身,也有大部分好吃懶做之人,想通過不勞而獲的方式擷取财富,于是便走上了搶劫、勒贖的犯罪道路;此方法雖然收益高,但是極不穩定,也具有非常大的風險,并不是每一次冒着危險出海,都能遇上合适的劫掠對象;即使遇上了富船,對方也會有武裝保護,是以也不一定能搶劫成功;另一方面海盜是非法職業,清廷對此長期嚴打,海盜們被船堅炮利的清軍水師遇上,很大機率會性命難保;另外大海神秘莫測,常常會因為極端天氣,而使自身陷入險境,在此便有被大海吞沒的危險;
可以說海盜就是一個将腦袋别在褲腰帶上的亡命職業,是以他們經曆過其中辛酸後,一旦有機會轉向正常職業,就會立即抛棄海盜身份;而且清廷還鼓勵海盜上岸,保證說投誠的海盜一律既往不咎,編入當地安保隊伍,從海盜搖身一變,成為了海洋的保護神,而負隅頑抗者則會被清廷追究到底;是以面對如此威逼利誘,大批海盜都丢下了武器,紛紛向清廷自首而去;例如海盜首領郭婆帶,他率領本部黑旗幫五千餘衆向清軍投誠後,被清軍委以重任,派去征繳昔日的盟友紅旗幫;結果轉換身份的郭婆帶,殺了大批紅旗幫海盜後被清軍重賞;郭婆帶的案例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此後海盜們唯恐投降不及時為他人做了嫁衣,在短短四個月内,廣東海域内排得上号的盜幫,都先後向清軍投降。
綜上所述,在嘉慶時期海盜團夥紛紛自首,主要是因為首領死後,幫派走向解體,家屬被抓也迫使他們主動投降,還有清廷的嚴打與安撫,在這幾點的共同催化下,海盜們都紛紛放下了武器,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參考資料:《清仁宗實錄》,《清廣東海盜問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