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在自然界,生物們為了能夠求偶獲得傳宗接代的機會,都極盡張揚表現之能事。比如天堂鳥,不但要有造型獨特的外表,還需要賣力舞蹈——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自然界中的各種花朵,需要長得非常鮮豔,才能吸引昆蟲靠近自己,進而傳播花粉——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當然還有人類,有的要買車買房,有的要高大英俊……

最近,科學家們通過多年以來的研究,發現了已經滅絕了的恐龍可能存在的一種獨特的求偶方式,非常有趣。一種名叫原角龍的恐龍,通過脖子上的一些“裝飾”,吸引着異性的青睐。

原角龍,乍看之下和三角龍有點類似。當你仔細看的時候,會發現它的頭上并沒有三隻長角。而且從體型上看,二者相差也非常大,三角龍體長可達9米,重達10噸,而原角龍隻有3米長,體重300公斤,比黃牛略大一些。

如果你能看到一直有血有肉的原角龍,那麼你一定很容易就會被它的脖子所吸引。在它的脖子上,有一圈非常精緻而又漂亮的頸部褶皺結構。多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一直在這種結構的作用方面進行着激烈的争辯。有人認為它是原角龍降低所受傷害的防禦機制,有人認為這可以幫助它們進行溫度的調節。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圖檔說明:藝術家描繪的原角龍脖頸上的花紋褶皺)

另外,還有人提出:這種結構基本上就是起到了鳥類華麗的尾部羽毛的作用,那就是起到了性選擇的作用。也就是說,原角龍的頸部褶皺可以向異性和競争者進行炫耀和展示,證明自己的身體非常好,讓異性更青睐自己,也讓競争者知難而退。在這樣的性選擇機制下,如果具備某種優勢特征,那就更容易獲得與異性交配繁衍的機會,進而讓自己這樣的基因可以更多地遺傳和擴散下去。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對于古生物學家來說都是很難去驗證的。首先,我們不可能從活體的原角龍身上找到證據,也不可能直接觀察到這種褶皺在它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而且,以性選擇的猜想為例,古生物學家也無法真的判斷這種褶皺滿足某種條件後是否真的就使這隻原角龍生育了更多的後代。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圖檔說明:原角龍頭骨化石)

那麼,這個問題就真的隻能懸而未決了嗎?

正所謂“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通過一些側面的研究方法,科學家們還是能夠找到方法來了解這些生物的。

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和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們認為,雖然不能直接觀察原角龍的生存情況,但是通過已發掘的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原角龍化石進行對比分析,可以了解這種頸部褶皺在原角龍的生長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同時,如果我們能夠在現今世界上存活的動物中找到具有類似特征的動物,并且它們借此來進行求偶,那就可以證明頸部褶皺在原角龍的求偶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圖檔說明:大量的原角龍化石)

為此,研究人員将來自于65隻不同的原角龍個體的幾十上百張頭骨照片整理到一起,然後通過計算機建立了一個原角龍頭骨的3D模型。并非所有的頭骨都實作了完整的模組化,最終隻有30具通過計算機建立了完整的模型。

這就夠了,因為這30具頭骨有的來自于成年原角龍,有的甚至出生了僅僅一天,這就基本上滿足了古生物學家們對于頸部褶皺跟随原角龍的成長曆程,也可以讓他們對這種褶皺的生長速度與頭骨的其他部位進行對比和分析。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圖檔說明:藝術家描繪的原角龍及其幼崽)

分析結果表明,和頭的其他部位相比,它們的這種褶皺有着相對獨立的演化路徑。這意味着,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應該是性選擇,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演化壓力。

同時,在原角龍的頸部褶皺,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名為異速生長的現象。所謂的異速生長,指的是生物的某個部位生長速度比其他部位要更快、更大一些,進而滿足一些生存或者繁衍上的需要。這種異速生長通常出現在性選擇方面,比如現代的雄鹿,普遍會有非常巨大的鹿角,也是為了便于求偶。

如今,研究人員在原角的褶皺上也發現的異速生長的現象,這也更暗示我們這個部位可能在性選擇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不過,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博士後研究員Andrew Knapp也指出:通常來說,很多性選擇的性狀都會導緻一種生物表現出明顯的二态性來,也就是雄性和雌性的明顯差異,比如雄獅子有雌獅子不具備的鬃毛、男人比女人高大。而在原角龍身上,研究人員沒有發現這樣的二态性,頸部的褶皺似乎并沒有集中在某種性别身上。當然了,即使是二态性的動物,也不是每一個性狀都要有如此巨大差别的。

另外,即使是對于動物來說,求偶也是雙向的。Knapp介紹道:“在現今世界的動物中雖然有很多雌性根據雄性的尾巴羽毛的尺寸以及發出的聲音進行擇偶的例子,但是也不乏有雄性對雌性進行類似的選擇的情況,隻不過通常都被人們忽視了。

“比如有一種叫做冠毛小海雀的鳥,不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其頭頂都有卷下來的一撮羽毛,這就是用來向異性彰顯自己身體健康的标志。是以,盡管這一撮羽毛的确是性選擇的特征,但它并沒有導緻二态性的出現。”

恐龍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龍脖子上“戴項鍊”,互相追求

不過,原角龍的頸部褶皺到底有沒有表現出二态性,目前仍然有待讨論。Knapp說,或許雄性原角龍的頸部褶皺要比雌性更加顔色絢爛一些,這也是有可能的,隻不過這樣的性征不會在化石中表現出來。

未來,研究人員還需要獲得更多化石資料,來了解這些恐龍的生活狀态。随着科學家們掌握的資料越來越多,我們也将越來越了解這些恐龍。也許它們不會重新出現在地球上,但我們還是有機會更加了解它們的生活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