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本應該和諧共處,但很多時候有些動物會主動或被動地攻擊人類,而且有的動物攻擊力量還很強,常常将人類置于危險境地,比如老虎、鳄魚、棕熊等大型肉食動物,沒有誰願意在野外碰到它們。是以,研究一下遭到動物襲擊時應該如何應對的問題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說,很多人會想:被狗追時應該怎麼辦?與狼狹路相逢時應該采取什麼脫困政策,一個成年健康男人能不能單挑得過一匹狼?……最近又有人問,如果一個成年男性手持一把小刀,能不能鬥得過一隻棕熊?
人類與猛獸決鬥的畫面常常出現在電視熒幕上:電影《荒野獵人》裡,“小李子”飾演的角色跟一隻大棕熊激烈肉搏;電視劇《水浒傳》裡,武松一個人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百獸之王老虎……而且,猛獸往往不敵人類。當然了,這些都是虛構的場面,現實世界中人類也是猛獸的對手嗎?
不久之前,外媒就報道了一起棕熊襲擊人的事件。這頭棕熊身軀龐大到重600公斤,突然朝兩名當時正在釣魚的俄羅斯人發起攻擊,48歲的那位可能因為年紀大了,沒兩下就失去了知覺。棕熊轉而撲向另外一位23歲的小夥子,盡管很害怕,但他還是在緊急關頭操起一把小刀将棕熊反殺。
很多人經常因為一些個例而盲目自信,這畢竟隻是一件小機率事件而已,并不代表可以不将猛獸放在眼裡,誤以為遇到了它們随便拿把刀子或者找根木棍就能對付,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珍惜。在野外遇到像棕熊這樣的大型猛獸,正面硬剛非常不明智,正确的做法是靠智慧脫險,智慧才是人類差別于動物獨有的優勢。
關于此事,該23歲俄羅斯小夥其實并非單純憑借一把小刀解決棕熊的。他在拿起小刀與棕熊貼身肉搏之前,朝棕熊開了幾獵槍,并且打中了,手裡的獵槍被棕熊撞飛之後才不得已拿小刀繼續搏鬥的。是以說,在本次事件當中,小夥能夠反殺棕熊其實是存在運氣成分的。
更重要的是,這位23歲的俄羅斯小夥并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是一位早在2019年就在俄聯邦軍隊拳擊賽中取得64公斤級金牌的貨真價實的拳擊冠軍,身體素質、力量和靈活反應力等方面自然更勝普通人很多籌。要是換成一個普通男性,拿把小刀就想鬥過棕熊?真的就隻能想想了。
棕熊是什麼動物?它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能達到2.8米,肩高能達到1.5米,最重的科迪亞克棕熊體重能達到800公斤,直立時可達2.5米高。在個頭和噸位方面,棕熊簡直碾壓人類,在如此懸殊的外形條件上,人類怎麼可能單挑得過棕熊呢!
棕熊可不光個頭大,且體形健碩,前臂揮擊時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的破壞。除了先天條件好,棕熊的性情也十分好鬥,可以一口氣殺死一頭牛。結實粗壯的身軀加上強悍的戰鬥力,棕熊在自然界一般不被捕食,除了人類以外沒有天敵,而人類也隻能以多對一或者采取如槍之類的高科技工具才能對付棕熊。
那麼,如果我們在野外遭遇了棕熊,既然不能“硬碰硬”,那應該如何躲避它的攻擊呢?就像前面說的,要利用我們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所具備的智慧。其一,雖然棕熊的爪子很長,前爪的爪尖能往前伸15厘米,但它的爪子很鈍,不擅長爬樹,是以遇到棕熊時可以争取時間爬到樹上去。
其二,假如棕熊已經朝你追過來,不要沿着直線跑,因為你跑不過它。别看它“笨重”,它跑起來卻很快,速度能達56公裡每小時,想想你平時開車的速度就能知道這個速度有多快。而且,棕熊的耐力也很好,如果一直沿直線跑,結果可想而知。
那應該怎麼跑?這裡就要用到牛頓第一定律了。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此定律指出,品質越大的物體,其慣性越大,原有的運動狀态越難改變。既然棕熊體型龐大,品質大,那就利用好這一點,當它跑過來快要追上你的時候,可以靈活一閃,向兩邊躲避,而棕熊則來不及改變方向,隻能繼續向前。
因為人的品質比棕熊輕得多,相對來說慣性小得多,運動狀态容易改變,本來是沿着直線往前跑的,完全可以突然向左右閃避;而棕熊品質大,情況剛好相反,它慣性大,運動狀态很難改變,原本是向前跑直線,就要保持這種狀态,做不到臨時換方向。每當它快要追上你時,你就突然向左右閃避,反複兜它幾圈,它就崩潰了。
總而言之,人類在獨自面對棕熊的時候,是不大可能靠蠻力能夠對付它的,即使有小刀也不行。然而,人類能夠爬到食物鍊的頂端,靠的就是智慧。如果真的在野外遭遇了棕熊或其他猛獸,就應充分利用我們的腦力,用智慧脫離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