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秋風涼,蟹腳癢;農曆九月和十月,分别是雌蟹和雄蟹最肥美的時節。

每年當人們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和吃蟹有關的新聞或傳言總會占據大衆視野:連吃3隻螃蟹誘發胰腺炎進了ICU、冰鮮螃蟹的食用風險有多大……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死後的螃蟹裡到底有什麼?《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結合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并采訪專家,為你解讀關于吃蟹的種種。

螃蟹死後還能吃嗎?

近日,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對大閘蟹和梭子蟹兩種樣本進行了實驗。該院副研究員宋金龍表示,判斷螃蟹死後有沒有食用風險,主要看兩點。

1. 看菌落總數是否迅速升高,以及是否含有緻病菌;

2. 看螃蟹死後,體内是否會産生組胺、屍胺、腐胺等有害的生物胺類物質。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從業人員在兩類螃蟹樣本鮮活時,以及死後24小時内的不同時間段分别取樣,對其中所含菌落總數及有害生物胺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

大閘蟹從剛剛死亡到死後2小時:菌落總數呈現出了激增态勢

死後2小時:菌落總數就增長了22%

死後5小時:檢測出有害生物胺

死後24小時内:菌落總數共增長55%

死後一天:大閘蟹已明顯出現腐臭味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宋超表示,大閘蟹的蟹黃,性腺肝胰腺的部分,原來是一種半固體的性狀,死亡之後會呈現一種明顯的流動狀态;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到了死亡5小時之後,螃蟹體内的蛋白質或脂肪會産生明顯分解,蛋白質類分别成含硫化合物還有生物胺,這些物質是有一定風險的。

其次微生物滋生,會産生明顯過量激增,蒸煮就不能夠把這些微生物完完全全殺死,容易造成拉肚子或者其它過敏性反應。

關于梭子蟹的實驗資料顯示,梭子蟹在死後24小時,體内菌落總數開始出現激增态勢。

市場上賣的冰鮮螃蟹有風險嗎?

同樣是死蟹,市場上在售的冰鮮螃蟹是否有食用風險?宋金龍表示,冰鮮螃蟹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打撈上來後在船上進行了急凍處理,然後再到市場上進行銷售;還有一種是由于鮮活的海蟹活力不好了,臨時采用了冰鮮保溫的方法,來延長貨架期的海蟹。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對于這兩種螃蟹,可以說都是在細菌還沒來得及大量繁殖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冰鮮處理,是以是可以放心吃的。

但也要注意最好現買現吃,不要大量儲存,更不要反複解凍,否則也會增加螃蟹被污染的可能性。

對此,水産科學研究院也進行了實驗發現,鮮活海蟹在冰鮮儲存的第5天,也能檢測出大量微生物和有害生物胺,并在之後不斷增加。

另外,活螃蟹采用蒸煮的方式食用是安全的,對于冰鮮螃蟹,專家建議采用溫度更高的炒制或油炸代替蒸煮。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宋超表示,冰鮮或冷凍的螃蟹以三疣梭子蟹、青蟹、面包蟹為主,由于環境的控制,它的微生物會緩慢地滋生。

購買後用來做椒鹽或炒制,以油炸、烹炒類的為主,能夠把裡面的微生物或組胺大量通過烹饪的方式除掉。

吃蟹記住兩宜兩忌

深秋時節,吃着“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的蟹膏搭配暖胃的黃酒惬意極了。螃蟹雖然美味,但除了上述實驗中提到的食用注意,還有以下原則。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宜搭配生姜黃酒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表示,如果本身身體不錯,消化很好,那麼螃蟹配茶或酒,都不會造成麻煩,但記住不要過多。

黃酒去腥味,更适合配合螃蟹這種河鮮類的食物,但也不能過多。比如50克左右黃酒(酒精15克以内)已經足以佐餐,又沒有超過膳食指南中的酒精限量。

姜和醋既可以去腥,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也有一定抑制微生物的作用,是以自古以來是用它們來配螃蟹。

宜現蒸現吃

螃蟹最好是趁熱吃掉,不建議烹調之後放幾小時再吃。如果一餐沒有吃完,也不必扔掉,但必須及時冷藏,并保證下次徹底加熱殺菌後再吃。

或者做成其他美食,比如蟹肉炒飯、蟹肉餡包子等充分加熱的風味食物。

中國水産研究院實驗:螃蟹死後2小時、5小時、24小時的食用風險多高?

不要吃生蟹醉蟹

水産品體内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而且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等細菌的比例很高,甚至帶有多種寄生蟲,必須經過有效的加熱殺菌處理才能保證食用安全。

痛風和高尿酸人群慎吃

水産品尿酸含量較高,蟹黃之類的更要小心。痛風的人不至于一口都不能吃,但肯定不能貪吃。

吃完螃蟹後,可以将少許白酒滴在手中,兩手互相摩擦數下,再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去掉手上沾染的腥味。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