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裡秦川,才會誕生我國的周朝,秦、漢、唐等朝代,是以秦嶺又被譽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2018年4月16日,當地有關部門釋出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至此,民間鳌太穿越被強行畫上了句号。不少網友揣測,這是因為"鳌太穿越"是行走在“中華龍脊”上,會破壞龍脈、影響運勢……

鳌太線,是驢友們的稱謂,即縱貫秦嶺兩個主峰太白山拔仙台與鳌山之間的一條主脈線路。通往太白山的道路,就是九曲十八彎,從鳌山穿越到太白山直線距離40餘公裡,全程徒步路程超140公裡,是秦嶺最自虐的路線。由于鳌太線上終年雲霧缭繞,有着一日觀四季的氣候和第四紀冰川遺迹等獨特的景觀,還是吸引驢友絡繹不絕、接踵而至。
著名的九重石海
鳌山位于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境内,屬于秦嶺的中段部分,最高峰麥稭嶺海拔3520米,是陝西境内的第二高峰,鳌山也是秦嶺山脈中最為原始的區域。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 石海遺迹遍布山坡,還有着一望無際的萬畝大草甸,一片山河壯闊之景。
受高寒地帶的寒凍風化作用和氣候變遷、地形等諸等因素的影響,鳌太地區有着地球上罕見的石海景觀,這裡是石頭的世界,石頭的國度,山連山,嶺連嶺,全是石頭,日光下,無邊無際,鋪天蓋地一瀉千裡,隻有親身體驗你才會知道,這是何等的壯觀磅礴。
鳌太路線上另一個引人注目的景觀,就是人稱仙湖的大爺海。大爺海位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北面,湖面海拔3590米,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的高山湖泊,發育于六七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是一個典型的冰川湖泊。橢圓的外形,遠遠看去仿佛是一隻眼睛,在山頂之上與蒼穹對視。四周是石山,或是貧瘠的苔藓,可是這泓湖水,清澈、幹淨,像是靜靜流淌的時光。
大爺海
鳌太的名聲在外,除了絕美的風景和難以征服的路途,更是因為近幾年頻繁發生的山難事故,幾乎每年都有人在穿越鳌太途中遇難。(據非官方統計,2012年至2017年間共46人在鳌太穿越中受傷、失蹤或死亡。)
相比終年積雪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來說,鳌太線并不算太高,太白山最高海拔也隻有3767.2米,而鳌山海拔才3476米,比太白山還低。但因為它是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南北空氣在這裡交彙造成的天氣多變增加了它的危險系數,壓強差常導緻大風,天氣說翻臉就翻臉。
鳌太地區的跑馬梁、以及東西塬是巨大的風口。尤其當遇到少有的濕潤天氣,下午一過4點,起風必然伴随着大霧,"風雨霧"齊發,進而形成太白山脈最大的殺手。大風時,2人相隔即便隻有1米也聽不到互相之間的喊話;降雨時,隻要持續半天,自身出汗加上外面的高濕度,什麼羽絨睡袋,防水袋隻要打開統統失效;起霧時,眼前就像得了白内障,什麼都看不清,地形地勢完全屏蔽GPS導航,幾乎成為盲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員走丢,後果可想而知。
鳌太線之是以被列為禁區,無關龍脈,無關運勢,隻因生命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