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近年來,一句“世間萬物,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早已在人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各種用借以美食來撫慰人們心靈,探讨人生的意義,抑或是二者兼具。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影片《丘奇先生》就将愛與美食的故事融合到一起,在各色饕餮美食的襯托下,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橫跨美國家三代人的,有關救贖與依靠的平凡故事。

影片《丘奇先生》是由布魯斯·貝爾斯福德執導的美國劇情電影,主要劇情是小女孩查莉家來了一位神奇的廚師—丘奇先生,他負責照顧查莉和她患有癌症且不久于世的母親。

丘奇先生在查莉考上大學離開小鎮之後就回歸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因為一系列機緣巧合,若幹年之後,一段新的故事像注定的輪回一樣不可阻擋地在查莉和丘奇先生重逢後開始了。該片于2016年9月16日在美國上映。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影片的開場方式十分有趣,是以一組抽幀的做飯特寫鏡頭開始,頗似《飲食男女》。

畫面中觀衆隻能看到一雙黑色的手在擺弄刀具,切碎香料,混合食材,接着配合“亨利·約瑟夫·丘奇無所不能,但他選擇了當廚師,他說其中的秘訣就是——爵士樂。”的旁白,本片的主要人物介紹就完成了。

在爵士樂響起的那一刻。丘奇先生的性格由于爵士樂的帶入也稍顯明确了些,畫面中的丘奇先生叼着煙在查莉家中的廚房裡為她們母子二人做飯。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作為這個原生家庭中的外來人物,在影片的一開始丘奇先生就已經出現在這個穩定的家庭中了,那麼此時他的存在在小查莉的眼中看來是不可接受的—雖然她的母親對此并不奇怪,對于丘奇先生來說,查莉的認可是他在這個家庭中立足的基礎,同時也是影片要解決的第一個叙事層面的問題。

由于丘奇先生做得一手好菜,這個問題以“丘奇先生征服了我的胃,還有我好朋友的”得以結束,同時影片中還抛出了新懸念—查莉的母親患有乳腺癌,根據醫生的診斷隻有不到六個月的期限了。

此時丘奇先生來到查莉家的動機也得以揭示,他曾為查莉母親的舊情人工作,在上任主顧死前曾委托他來照顧查莉一家,作為報酬六個月後他将可以得到下半輩子都不愁花的錢。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在這六個月期間查莉一家的所有開銷都已經被預留到指定賬戶裡,丘奇先生隻需要照顧查莉母女二人的日常生活。這樣的設定使得丘奇先生外來者的身份在六個月的期限内得以穩定。

丘奇先生名字的英文翻譯為Mr.Church,原意為教堂,這樣的命名方式也使影片帶有了一絲神秘的宗教色彩,教堂作為宗教聖地本是虔誠的人們進行禱告的場所,但是在影片中這份借由禱告而産生的力量在查莉家中卻似乎始終處于一種缺席的狀态。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在查莉幫母親洗澡時,母親曾歇斯底裡地抓住她的手說:“你生下這麼天真的一個女孩,然後你對上帝祈禱,主啊,幫我保護她吧,你每天一起來就開始祈禱,但有一天你突然就得了癌症,然後你意識到對她最大的傷害就在于你自己都無法留在她身邊,因為你如此愛她,你隻想用愛,擁抱,和善良的話包圍她,好好利用你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此時查莉的母親已經病入膏肓,她不能接受自己不能陪在心愛的女兒身邊的事實,但在虔誠的祈禱之後,主并未給予這個可憐的單身母親護蔭,雖然她已經打破六個月的魔咒,創造了奇迹,但是依舊改變不了離開的命運。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影片中除了宗教情感的滲入,還有對于離别、死亡的哲理式審思以及詩意化呈現,在查莉母親的葬禮上曾出現了這樣的旁白“人們在死亡面前表現的很奇怪,有的人可以談論任何事卻唯獨不提去世的人,也有人隻談論去世的那個人,不談别的,有人想要安慰你,有的人隻會說些讓你想哭的話,還有的人一言不發,因為他們什麼都不需要說。”

這段旁白同樣出現在了丘奇先生的葬禮上,人們對于上帝救贖的求而不得,将對于美好生活的追尋全部寄托在上帝身上,然後勤懇地工作,祈求上帝原諒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或許隻有躺在墓地裡的那一刻,人這一輩子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吧。

關于救贖,一開始丘奇先生的上任主顧隻給了他六個月維持查莉一家生計的錢,但是随着查莉的母親不斷創造着醫學上的奇迹,這個數字一直在被重新整理着,直到第六年。此時的丘奇先生早已成為查莉家的一份子,他依然恪守職責,盡心盡力照顧着查莉母女二人,并且是用自己的錢來完成這些事情。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這樣一系列古怪的行為背後隐藏着的到底是怎樣的動機一直是推動叙事繼續進行的一大動力。但不容置疑的是,這位無所不能的丘奇先生就是查莉一家的上帝,是他陪伴查莉母親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程,是他完成了查莉上波士頓大學的願望。是他完成了對于查莉一家的救贖。

影片中的救贖不僅存在于丘奇先生與查莉一家當中,查莉對拉爾森的救贖,對好友芭比的救贖無一不令我們動容。這就是影片所傳達理念——“救贖我們的不一定是上帝,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某個人”,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曾經幫助過的人,在未來的哪一天會幫助到我們。

查莉母親去世時影片方至一半,影片的後半部分就是查莉與丘奇先生之間所發生的事了。這樣平分為二的程序安排看似冒險但卻給影片整體帶來一種明确的區分,在本片中則展現為“母親的時代”和“查莉的時代”。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這樣區分的好處在于,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區分影片中兩個時代所蘊含的細節,進而将二者進行對比,恰巧導演在影片中安排了很多可供觀衆探尋的小細節—查莉小時侯的睡衣和她女兒小時候是相同的,丘奇先生兩次被問到“告訴她她有多漂亮”時那句“true vision my darling”跨越了兩代人。

而當影片中曾經無所不能的丘奇先生兩鬓之間終于生出白發時,我們才意識到,他已經陪伴了這個家的三代人,他在盡力燃燒自己溫暖這個家庭。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而他這麼做的原因也在一次次的醉酒而歸中爆發出來,丘奇先生曾擁有一段不太幸福的童年時光,他和他父親的關系并不融洽,是以當他第一次來到查莉的家中時就被母女二人之間的愛以及家庭的溫暖所吸引了。

這份愛是他曾經求而不得的,他非常享受在這個家庭中感受着這份溫暖,尤其是在被接受成為家庭中的一份子之後,他與這個家庭之間的關系早就超越了雇傭關系,也正是查莉一家對他的接納才成就了這段跨越三代人的故事。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但陪伴總有盡頭,當咳嗽逐漸惡化,丘奇先生也終究沒能逃過患病在床的結局,此時最好的結局就是查莉陪着女兒伊茲帶着丘奇先生的願望好好地生活下去。每一天都充滿歡笑,就像丘奇先生在的時候一樣。

衡量一個人為家庭帶來了多少時,不是看他在這個家庭中生活了多久,而是看他的離開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多大的改變。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

“人們在死亡面前表現的很奇怪,有的人可以談論任何事卻唯獨不提去世的人,也有人隻談論去世的那個人,不談别的,有人想要安慰你,有的人隻會說些讓你想哭的話,還有的人一言不發,因為他們什麼都不需要說。”

就像目睹查莉母親離去的丘奇先生,又像目睹丘奇先生離去的查莉,這一切,都是輪回,都是前世未盡的緣,你予我救贖,我還你依靠。

《丘奇先生》|我用救贖換依靠